我们常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好吗,未必!
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信心只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自信能培养自信),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从逻辑来讲依然有其盲目性。
我们必须认清两点:
自信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自信能够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除此之外,成功需要很多的因素,比如:正确的方向,坚持,机遇等
不自信也可能带来成功,比如这次疫情砸中了口罩行业,让很多即将关门的企业满血复活;比如在某次比赛中,你很紧张,没有发挥好,但是对手发挥得更差,可能你也成功了!
最重要的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我认同),制定合适的策略,让自己持续的进步,而非一步登天之盲目自信!
万事万物规律是皆相通:
与其相信自己,不如相信规律:万事万物此消彼长,阴阳平衡,危机中蕴含希望,希望中蕴含危机,没有完美的事情,物极必反,量变产生质变(观察阳或者阴的生长可知)!(任何规律都有作用域,出了作用域该规律就不起作用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凡事都有个度!)
由于万事万物皆相通,我们可以从自己做得比较好的事情那里获得能量和信心,同时通过类比并利用自信迁移,相信自己在某个陌生的事情也是有机会做好的,这样就获得积极的能量,更容易把陌生的事情做好!所以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在某个方面做得非常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类比和自信迁移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