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聊城”细数聊城的美食,总有你没吃过的。

聊城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每一道美食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带您细数聊城那些美食,让您边听故事,边品美味,边思韵味,乐在其中。

1、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乾隆帝乘船沿运河南下,曾在临清凤凰岭下船,地方官把济美酱园制做的红豆腐乳献上,深得乾隆喜爱,当下朱批红豆腐乳为进朝贡品。

生产“进京腐乳”的济美酱园,早在民国初期,就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进京腐乳是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过滤、煮浆等10几道工序制成。临清进京腐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质地细腻,颇受欢迎。

图片发自简书App

2、阳谷五更炉熏鸡

明朱洪武年间,黄河发水,连年战乱,全国各地灾荒连连、人烟稀少,尤以山东等地更甚。于是官府决定从没有遭受战乱的山西洪桐县等地移民,集结到老鸹窝大槐树下迁往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有张姓兄弟也在迁徙之列,由于官府规定同族同姓不得迁往同一地方,于是弟弟改姓刘,并如愿一同迁往山东阳谷。次年仲秋,弟弟五更起床打算煮只鸡去看望十里之外的兄长,后忽见厨房有梨木,顿生想法,用梨木做柴支炉生火将鸡熏蒸起来,以寄离乡之情、思亲之苦。结果到兄长处吃将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一做法逐渐被人们仿效起来,将梨木熏鸡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以示思亲之情,大吉大利之意,后来当地渐渐演变成了仲秋节送熏鸡的风俗。后人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和配方,演变成了一种地方名吃。

五更炉系列熏鸡,秉承传统工艺,八百年的熏制秘方,采用现代先进的食品加工工艺,使传统食品达到工业化生产,既保持了传统熏鸡的独特风味,又营养卫生,是现代人时尚新型的食品。五更炉熏鸡,以优质的乡村草鸡为原料,精选20种天然中草香辛料腌制,烟熏,真空包装,杀菌等工序精制而成。鸡肉质细腻,色泽金黄、味道芳香入骨,闻之熏香浓郁,食之颊齿留香,实为自食或馈赠之佳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3、高唐“鬼子肉”

老王寨驴肉,高唐传统名吃。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高唐驴肉远近闻名,高唐尹集乡老王寨驴肉更佳,其驴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末时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独特,药料齐全,工艺精湛。其产品呈酱紫色,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压、滋补益身之作用。驴鞭称作“金钱肉”, 更具补肾壮阳之功效。当地人招待客人时有“无驴肉不成宴”之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4、临清八宝布袋鸡

临清八宝布袋鸡创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八宝布袋鸡盛在盘子里活像个趴着的殷红色的整鸡,吃起来烂、香酥,既有鸡肉的异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八宝布袋鸡与河南滑县的道口鸡记德州的扒鸡同属运河沿岸的熟食鸡。

图片发自简书App

5、高唐罗汉饼

罗汉饼,高唐传统名吃。属糕点类,形似月饼,无馅。因其层层叠叠,借叠罗汉之意而得名。清代为贡饼。特点是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配料考究严格,工艺复杂精细,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制作所用主料为面粉、猪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绵白糖,配料有香精、枣泥、山楂泥、玫瑰酱等。制作时,先用面粉与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面粉、猪板油、白糖及配料和成酥面。然后,皮面包酥面,用面轴迭轧数层,卷起后按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圆形,直径约7厘米,厚约1.5厘米,入炉烘烤待呈蛋黄色出炉即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莘县燕店烧鸽

“燕店烧鸽”是我国鲁西名吃,产于鲁西莘县燕店镇。以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选用肥嫩优质的本地无公害无添加剂家鸽,经烧煮高温杀菌精制而成。

选用优质乳鸽,利用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特点有诗为证:鲁西名吃,范家烧鸽。选料考究,精心制作。香嫩酥脆,风味独特。宴饮馈赠,堪称一绝。。

燕店的烧鸽远近闻名,香嫩酥脆,独特的风味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7、临清烧卖

烧卖是聊城临清的传统名吃,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烧卖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聊城各大小餐馆均可品尝。

图片发自简书App

8、临清托板豆腐

临清运河名吃。因卖主总是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称“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讲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长方块,放在一块木板上,把嘴凑上去吃。

在街上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车、自行车或是肩挑的小担上,放着一大块用白布包着的颤悠悠、水汪汪、热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争相购买。尤其是早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满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顾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图片发自简书App

9、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软面檊成长片抹葱油泥、花椒再檊压,里面包肉馅,擀成长条饼,在猪板油鏊锅上烙黄此时饼已鼓。之后可将鸡蛋打入小杯中家椒盐和匀灌入饼中继续煎烙,直至鸡蛋熟透。皮酥里嫩,内外有油,馅鲜饼香,色泽金黄。

图片发自简书App

10、莘县荸荠丸子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县城内头号饭馆“瑞生楼”名师孙振生制作最佳。1959年曾进京表演,获得好评。其徒弟潘心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改其调味,点缀以绿花,为这一名吃增添了新的风采。因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制作较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