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母親,他有一對兩歲雙胞胎兄弟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在家裡照看這兩個難纏的小傢夥,教育孩子讓她筋疲力盡,孩子們從會說“不”開始,就讓這位母親疲憊不堪。她每次面臨兩個小傢夥的不停打鬥時總覺得自己在崩潰的邊緣。她的意志力挑戰就是學會怎樣在即將爆發的時候保持冷靜。
這位母親想要的是讓自己控制脾氣。“當個好家長”,是她控制脾氣的最大動力。但當她氣急敗壞的時候,這個動力就不起作用。後來當她意識到更重要的動力是“享受當家長的過程”,這和“當個好家長”完全是兩碼事,這位母親之所以通過大喊大叫來發洩情緒,並不衹是因為孩子們做錯了事,而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和完美媽媽相差甚遠。有一半的時間他都是對自己發火,卻把孩子們當成出氣筒。
這讓我想起Alex老師在《幸福父母》裡面問過一些學員:對孩子發脾氣,是真的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還是因為家長們想發脾氣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停下來,喘口氣,選擇更平緩的反應方式,不僅讓這位母親的孩子們,覺得擁有了一位很好的母親,也會讓這位母親更加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其實今天不是寫一個關於“如何教子”的問題,而是寫寫“自控力”。我們對於未來,對於改變都有願景,但往往“自控力”不足,導致無疾而終。
有時候,我們最強的動力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也不是我們覺得“應該是”的那樣,最可怕的“自以為”是一個很強大的殺手。如果你正在通過改變行為來取悅別人,或者成為更好的自己,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我想要”的力量讓你支持下去。
當你的意志力告急時,你可以挖掘你的“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恢復能量。面對你最大的意志力挑戰時,你可以考慮以下動機:
1、如果挑戰成功,你會獲得什麼?你個人會有什麼回報?你會更健康,更幸福,更自由,更有錢,還是會更成功?
2、如果挑戰成功,還有誰會獲益?肯定有人依賴於你,你的選擇會影響到他們,你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你的家人朋友,同是雇主或雇員,街坊鄰居?你的成功會怎樣幫到他們?
3、如果你現在願意做困難的事,那麼一段時間後這個挑戰將會變容易,你能想像出如果你在這個挑戰中取得進步,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你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嗎?如果你知道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現在都不是是不是變得值得了呢?
面對“我想要”的挑戰,問問自己,哪種動力,最能讓你堅持下去?你願不願意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去做那些困難的事?是對未來的憧憬,還是對命運的恐懼,推動你前進?找到這些答案就找到了“動力”。為他人創造才是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