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载”,简单说就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担心自己接收不完,所以觉得很焦虑。那这是个问题吗?我们通常的感觉,是。但是万维钢老师说,不是。信息过载是一个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两个旁证。
第一,每次信息技术进步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声音。比如印刷术发明了,当时就有人喊信息过载,那么多书怎么看得完?对啊,今天有人在批判互联网信息过载的时候,他们怎么不想想: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书籍那么多,他都看完了吗?原来,你怎么不觉得那么多书,导致你信息过载了呢?信息从来是海量的。
第二个旁证是去年美国发布的《皮尤报告》。它说,美国只有2成的人感觉信息过载,这比10年前要少。而且,就这2成人,还主要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和老年人。大部分年轻人并不觉得这是个事儿。
上面说的这两条旁证说明了啥?说明信息过载不是今天的事,而是一直以来都有,并且只对少部分人造成困扰,并且是那种只要适应了就能缓解的事。有意思的来了。问题转化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信息过载怎么办?而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信息过载呢?
万维钢老师的答案是:如果你面对信息的丰富感到恐慌,那是因为你接受的信息还不够多,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够熟悉。
这就好像是在说:你之所以觉得撑得慌,是因为你吃的还不够多一样。我们来看万维钢老师是怎么分析的。对我们来说,
真正有效的信息是啥?就是你感到意外的那些东西。
比如你进了自己熟悉不过的办公室,这里的一桌一椅对你来说,都不是信息,因为见怪不怪了嘛,但是如果你的办公桌上突然多出了一个新来的快递,这是意外,这对你来说就是有效的信息。
这个道理好理解吧?好,那么推论就来了,你对这个环境越熟悉,那些能让你意外的东西就越少,反过来说,如果你觉得信息太多,就是因为让你意外的东西太多,那是因为你对环境的熟悉度太低。你觉得信息过载,是因为你对这个领域的信息不熟悉。这个结论,听起来反常识,但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这其实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
中国一年生产电视剧一万多集,你肯定看不过来,你觉得信息过载了吗?没有啊,你翻来覆去都找不到几个好看的。你说国产电视剧质量不高,那好莱坞电影和美剧呢?其实真让你觉得非看不可的,也没那么多部啊。你会为觉得看不完而焦虑吗?你在音乐网站上办了会员卡,你会因为听不完而焦虑吗啊?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娱乐内容吗?如果是正经内容呢?比如说一个学者,难道不会因为看不完那么多书,那么多论文而焦虑吗?
还真就不会。其实都知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真的让人眼睛一亮的信息,好书、好论文,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那什么时候我们会觉得信息过载呢?有啊,就是第一次进入陌生领域看见不熟悉事物的时候。
回到万维钢老师的那个结论了吧,你觉得信息过载,引发焦虑,原因不是信息多了,而是因为你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万维钢老师说的这个理论,其实揭示了商业竞争的一个新维度。你想,为什么信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熟悉的人不会觉得焦虑?不是他们都吃透了这些信息,而是他们还要在所有信息中选择那些 体验最好 的信息。一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时间、带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他对体验的要求是水涨船高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有效的信息还是那么多。这意味着人对信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比如说,今天的电影水平比几十年前进步多了,随便拿一部中等水平的,放到20年前肯定都是大作,那些特效啊,技巧啊,当年的人没见过嘛。但是,放到今天,他就是一部中等水平的电影。这背后变化的是啥?是用户对体验的要求提高了。
过去我们讲商业竞争,通常都是指的是自己产品和服务水准的提高。但其实还有一个着眼点,就是努力提高用户的体验。体验这个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旦提高上去,就不会退转了。用户见过好的,就不能再容忍比较差的。
比如说有一个餐饮集团的老板就跟我说,他们对后厨的干净程度要求极高,高到地面上不能有一滴水。你说,这有啥用,后厨搞那么干净,吃饭的人也看不见,食品干净就行了呗?为啥要管地面?
那位老板说,这是为了那些大厨的体验。把后厨卫生搞得那么干净,就是为了别的餐馆没法挖他的大厨。就是用高薪挖走了,这些大厨也会因为受不了他们的脏乱差,还会回来。你看,体验不能退转。
你看,竞争有三个维度——盯住对手,这是最糟糕的境界;
——提高自己,这是本份中就应该做的;
——更高的境界是,通过提高用户的体验能力,让用户主动把自己筛选出来。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方法,也是一个更加良性的方法。
所以无论信息多丰富,对于熟悉和习惯的人来说,都没有信息过载的问题。好的、新鲜的信息永远都是稀缺的。还有,信息越丰富,用户的体验就在水涨船高,这是一个不可退转的趋势(除非你追求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