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参加简书合伙人短毛碎组织的精读活动,感谢她提供这么好的短篇小说。
这篇文的主角——我的姑姑,普通得如同路边的野花,林中的绿叶。作者用干脆朴素的文字,夹叙夹议地刻画了“我姑姑”人生中的几段重要的时光。青春、爱情、结婚和离婚。
作者马小淘,八零后女作家,没有在小说里给姑姑一个名字,因为她写的,本就从“我”的视角去解读姑姑。
一句话概括故事核:农村姑娘我姑姑为爱结婚,意识到找错人,勇敢走出围城。
文章题目《春天果然短暂》洋溢着让人怅然若失的伤感,其中,用“春天”比喻姑姑的爱情,也预示了文中的故事走向。
01 故事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用胡铁刚再婚,展开关于姑姑的故事,紧接着,采用倒叙方式,通过写我和姑姑的互动,展现姑姑的性格特点。
开头吸引人眼球的是,姑姑为什么不顾亲人的劝阻,坚决离婚?
先从前姑父胡铁刚再婚了,引出十几年前,妈妈苦口婆心劝姑姑别离婚的情节,然后是我启动回忆,回忆童年与姑姑的交集——
十九岁的姑姑,没考上大学,被父亲送到城里照看三岁的我。
我和姑姑的感情有点像同辈人,我对她依赖又使坏,姑姑对我则是疼爱又无奈,两代人,却发展出伙伴的友谊。我是个鬼灵精怪的孩子,姑姑则心甘情愿地配合我的恶作剧。
通过被我欺负、陪我打球等小事件,让姑姑粗枝大叶却善良敦厚的性格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通过我和姑姑、姑父的互动,勾勒出这对年轻人彼此心动的爱情模样。
放暑假回到奶奶家的我见到了姑父胡铁钢。
他和姑姑带我市里去玩,对我殷切照顾,买各种零食,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和姑姑羞涩又紧张的互动,咕咕哝哝说着悄悄话,接下来,“道具”出现了——发卡。
我看中胡铁刚送给姑姑的发卡,她越舍不得,“我”越要看,发卡在接与还之中摔在地上,被姑姑踩坏,勾出姑姑的眼泪。这一段中的姑姑,真是质朴又可爱,全心全意地与我这样一个孩子相处。
这部分的描写有情境,有心理,我旁观姑姑的爱情,从兴致勃勃看到索然无味,直到十年之后的青春期,才体会到发卡对姑姑的意义。
第三部分也是回忆,一段简写,一段详写。
简写的部分因为压缩了时间,大段日子在作者平淡地叙述中滑过,所以让人唏嘘。姑姑的爱情果然没能延续到婚后生活,生女、下岗、做保姆、离婚……
繁写的部分,是姑姑离婚后的状态。房间陈设的简单,姑姑打扮的清爽,和我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的感动和泪眼,还有具有点睛意义的对话描写。
第四部分,时间与开头重新连接,回到胡铁刚的再婚和姑姑现状。
姑姑对前夫的再婚由衷祝福,也有滋有味地过自己的生活。
02 从未放弃说“不”的权力
作者眼里的姑姑没有多少选择权——
生活好像不曾给姑姑留多少余地,很多事她自己说了都不算,她仿佛攥着一把受潮了的火柴,费劲心力,也照不亮前路。她想安稳上个班,但她下岗了;她想扫个大院,都得到处赔笑脸。唯有婚姻是她自己选的,她喜欢过胡铁刚,后来不喜欢了,于是她干脆利落为自己作了一次决定。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大抵如此,心中有诗和远方,现实却充斥一地鸡毛。
不同的是,许多人并没有勇气说“不”,纵然有过种种意难平,却又仍旧在身边人的规劝下,勇气退却,但姑姑在人生中的任何阶段,都有勇气说“不”。
婚前,都说胡铁刚“除了老实没什么能耐,”姑姑却“急三火四要结婚”;
婚后,大家都劝她不要离婚——
我奶的理论是包办婚姻都能生儿育女一辈子,怎么自由恋爱还说散就散呢!
我妈本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腐朽思想,总是劝我姑要心胸开阔。
我爸“认为胡铁刚非常无辜,是姑姑没事找事。他对姑姑说,他原本就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又不是忽然变坏的,你当初选错了,现在就该吞下苦果。”
姑姑是怎么做的呢?
“姑姑平静地听了他们的意见,然后一意孤行拽着胡铁刚去了民政局,变成了离异妇女。”
从我与姑姑的聊天来看,姑姑并非一腔孤勇,而是遵从自我内心的感受。
姑姑是先意识到爱情的消失,“我不惦记这个人了”,“我对他的牵肠挂肚都没了”,然后,她意识到在这段婚姻里的自己状态不好,“我就是忍不住想修理他数落他。我变得特别厉害,我发完脾气静下来想一想,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再这么过,互相折磨,对他也不是好事。”
胡铁刚变了,更胖,肚子大得像能生孩子。更重要的,下岗后的窘迫日子仿佛一块试金石,让他身上的自私、好懒馋滑、没有责任感、随波逐流等弱点统统暴露,失去爱情的加持后,姑姑对他的吧唧嘴、抖腿、打呼噜统统更加难以忍受。
而离婚后的姑姑,穿着浅紫色运动服的样子依然清爽得如同是淤泥中的花朵。年华老去的姑姑没有再遭遇爱情,可她依然穿着端庄体面的白衫黑裙,有滋有味地过日子。
这篇文读到一半,看到姑姑离婚时,有个词在我心中呼之欲出。“一致性”,萨提亚女士提出的保持自我一致性原则——
欣赏自我的独特性;
愿意承担风险,不怕处在受攻击的位置;
能够利用自身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
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他人的自由;
爱自己也爱他人。
当我们是内外一致的存在,更容易感知内心喜悦,对自己的认可会更高,也有力量不被他人的指责淹没。
我们评价他人和自我的时候,不应单单看现实世界的成功,事实上,两千多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就拿颜回的例子教导我们说,簞食瓢饮可以不改其乐。
不爱看书的“姑姑”却实现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一致性,嘴、脑袋和心一样的表达,这种对自我的真诚让她始终有勇气说“不”,所以,虽然春天短暂,爱情易逝,在现实世界的选择并不多,甚至在他人眼中是困顿的,但她仍旧活出了“凡俗饱满、不管不顾、勇敢赤诚”……
——本文推荐给所有希望获得内心力量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