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分析文本,凸显主题意义。
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在设计绘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深入的去解读绘本,包括解读其文本题材结构、挖掘文本内涵、探究其主题意义。
Lorna is upset 这个绘本属于一个fiction 题材,因此也具有故事的几个基本的要素,包括有主题、情境、角色和情节。主题方面,这个绘本是交通出行方式。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表达各种交通出行方式,而且也能够谈论基本的一些交通规则。而这个绘本故事,通过转学生Lorna 发生在新班级当中的一些故事,巧妙的将本单元的话题进行了一个延伸。学生能够根据这个绘本来继续讨论合理并且环保的一个出行方式。情境方面,这个故事发生在校园,也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因此这样的故事情节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角色方面,故事的角色就是主角Lorna,她是一名转校生。整个故事自然围绕着她而展开。Lorna从最初的upset 到故事结尾的happy,人物经历了情绪上的转变。情节方面,包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故事起因就是Lorna转学,老师布置她和同学一起做一项关于上学出行方式的调查。故事的经过就是就是Lorna和同学通过两次调查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很多的同学都是come to school by car,最后的结果就是Lorna和同学们向全校的师生发出了一个倡议,提倡了一种更为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就是take a walking bus。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绘本的人物情感线与故事线,是双线并轨并且相互交融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故事线索。故事线索也体现在了板书设计当中。这样的故事线能够引发学生思考:Lorna 是如何从upset 转变为happy 的呢?她和同学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调查历程呢?什么是walking bus?这些探究主题意向的问题将会成为处理文本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来梳理故事脉络,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设计指向。
二、巧用图片环游,发展思维品质。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将逐渐成为他们思维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而且也能够进行一个初步的辩证思维。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阅读方式是图片环游。老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封面、扉页、主题图等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思考,分享个人的经验,在不断的推测和阅读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图片环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采取了三种阅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一种阅读活动是看图提问,引导学生预测,链接旧知与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来推断语言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意义,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老师在课堂当中问到,If you were in Lorna's class, what will you do? Is Lorna happy now? What will happen at last ?等等这样的问题。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层理解文本建构意义。第二种阅读活动是看图交流,引导学生观察,链接跨学科知识。在故事中,罗娜和同学在进行调查的时候,运用了数学学科统计学的初步知识。老师在讲罗娜的第一次调查的时候,通过精读引导学生观察question paper 和bar chart ,表格和图表来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表格和图表之后,得出来一个结论:bar chart 比起question paper 更加的直观和可预测性。因此在第二次调查的时候,老师就采取了另一种阅读方式,由扶到放,通过阅读绘本的十二到十六页来进行图片的排序。这样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快速的通过看bar chart 来得出最终的结论。第三种阅读活动是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链接绘本和生活。在阅读完绘本之后,老师延续了文本所提供的语境,引导学生运用绘本当中所学到的知识开展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在小组当中开展绿色出行的调查。学生通过真实的语用任务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起绿色出行的倡议。调查求证是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那么科学的使用调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有助于通过正确的途径来求证事物的真假。因此这个阅读后的任务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之,绘本提供的语言语境与学生的思维是匹配的。学生在深度的卷入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吸收语言知识,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联系个人生活,最终提高阅读素养,形成思维绽放的生动的学习样态。
三、并举多种策略,增强阅读体验。
阅读不仅仅是解码和理解,更应该是带给孩子们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关注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积极的阅读态度。本节课老师多种策略并举,调动了学生的眼睛,比如说watch ;耳朵,listen ;头脑,think 和双手practice 多种的感官刺激,让孩子们浸润在文本的语境当中。
比如,老师通过视频引入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视频向学生生动的介绍了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如何污染空气的,walking bus 到底是怎么组成的,有什么特点。再比如师生交流,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文本的交流话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而是基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非常自然的交流。比如How do you feel? Most of students go to come to school by bus, and what should you do? Why is it a walking bus? 等等,给予学生空间,以及让他们进行拓展性的思考。老师交流话题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是能够得着的,所以当孩子的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高度匹配的时候,他们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的深入,阅读的体验感也会更加的强烈。再比如,老师通过运用默读和朗读来培养孩子的阅读流畅度。教师在阅读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训练其阅读技能,同时还给到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加强阅读的精确度和阅读的韵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充足的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改进建议:第一点,课堂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的丰富和多元。第二点,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可以更加的自主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