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恰同兄长的文雅先生,离开我们快三年了。2023年中秋节,他的长女小霞和儿子小刚拜访寒舍,言及全家齐心缪力为他父亲出三本书,既完成了父亲生前夙愿,又表达了姐弟们对父亲逝去的追念和崇敬之情。
我欣然于心,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三本书分别是《文雅随笔选编》,《文雅书法作品编选》,《文雅中医验方编选》。这些基本把文雅兄一生所从事,所爱好,所优长基本涵括。如外加一图片册,把文雅兄一生游历,收集冷兵器,自制胡琴和故居院中他创意、设计、书写、栽培的物件照片,那将是丰富,生动,直观且详实的图集。孩子们没想到这里吧?
《文雅随笔选编》在文雅兄生前已开始着手准备了,其中四十多篇我已修改过,也是我鼓动他以此为80岁寿诞庆祝内容之一。在我把修改过的16篇稿件送还他,且约好下星期把另外20篇打印好的稿件带回老家交给我之后,他就查出病变住院,从此送稿改稿工作中断。搁置四年之后,今天只是继续完成而已。叹为至憾的是,原作者最期待最上心的,代表他文学创作成就的总集成,他本人看不到了。
之所以取名为随笔,是因为许多篇章是他创作灵感甫一闪现,随时随地随意记之,碎纸片,烟盒,药品包装盒……一开始让我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纸质上修改,我实在难以领命,要求他先打印在A4纸上,再给我。他乖乖采纳,实际上让他先通读修改了一稿,这样,我修改第二稿便轻松了许多。他写的很随性的文字,从形式上既像散文,又像杂文,也有顺口溜一样的民间文学和谚语之类。大都是灵光一闪,信手记之。包括在一些会上的发言,也是信马由缰,说到哪是那。
但是,从这些选编进书的文章,我们可领会体察到文雅先生确是一位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剖析深刻,针贬陋习,弘扬正气的精英意识和君子操守。在乏善可陈的穷乡僻壤,成长出这样一位浑身灵气,多才多艺的儒医,这能不让我们为之籍慰,为之骄傲吗?
读他的遗作,宜以品酒的情趣,一边品一边联想作者的人品和风彩。联想到活着的作者,生前的作者。联想到作者驻世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音容笑貌。这样,每个文字都是活的。
文雅兄的文字魅力和人格魅力一样迷人。这里的每个字节音符都是他的爱憎情感,去世的只是肉体。而其精神还陪伴着我们每个怀念他的人。当你读这些文字,他仿佛就在你眼前。
毋需时常想起,从来就没忘记。过去,只要我与他都在乡下老家,每周日必有一聚,寒暑无阻。只要他把病人打发走,工作结束,就打电话叫我。如今,只要我回乡下,只要我经过他的村子,那种深深的触动和切切感伤油然而生。原来我亲切的熟悉的并不是某个村子,而是村子里的某个人。
文雅兄,你多年前即着手筹备出的文集,已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印出来了,并以此告慰你在天之灵。灵若有知,应是满意且欣慰的撇嘴一笑吧。
2023年11月12日,却无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