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很暖心,每到赶场这一天,在南平马房街总是弥漫苞谷泡和炒米的芳香,打苞谷泡的地方离我们家只是下百步石板路梯子左右就到了!苞谷泡飘香到家里嘴馋得很……
同事回忆:“爷爷说他小时候马房街都是喂马的地方,臭得很!我小时候马房街已经萧条了,到处都是老房子,石板路,喜欢从那里跑到(贫儿院)粮站绕一圈耍个”。
小时候我们就住在粮站!同样的马房街已经没有喂马的踪迹了(其实我倒是希望看到这样牛马成群的景象),现在很整洁,古色古香的石板路街道,市民们生活平静安详,安居乐业!有时上学超近路就经过马房街去上学!很幽静的小巷深处走到尽头就是菜地和荷花田,到了夏天蝉鸣蛙声不断,蜻蜓点水无处不有,春天放风筝的可多了,印象中的马房街去往南一校的途中就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
记忆犹新印象很深刻。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次到长寿古镇看到这个打苞谷泡的雕塑场景,思绪万千不由在这扑鼻而来的香气中飘荡开来,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苞谷泡,因为它的来历让人感到神奇,平平常常的玉米粒,经过在那个像葫芦一样的铁罐里摇阿摇,就可以爆开花了,而且它的花还那么好吃。
每次只要想吃苞谷泡了,妈妈就带我去打,马房街屋檐下固定的地方可见支起一个小风鼓灶,一个葫芦形的铁罐罐被架子支起横放在炉灶上,他一边拉动风箱,一边右手顺时针转动着葫芦的柄,一会儿,他停下了拉风箱,搬动葫芦,把葫芦底对着一个很大的麻布口袋,每当看到这个动作时,我们就会立刻捂起耳朵站得老远。
只见他利索的打开了底盖——随着“嘭”的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白色的爆米花“哗啦啦”从铁罐里喷涌而出,落入了麻布袋中,浓郁的香味立刻弥漫开来。
一边排队等候的妈妈和我就赶快趁热装进布口袋里,很担心香味留不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她家的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等待一锅一锅的苞谷泡出炉!垂眼欲滴的!装好了希望少耽误时间。
提着满满一袋雪花似的苞谷泡,看到熟悉的叔姨热情地招呼一声:“叫她们抓一把吃,刚爆好的,还热着呢!”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仿佛干了一件多么光彩的好事呢!回到家里,大大小小的娃儿些你抓一把,我来一捧,一个个嘴里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咀嚼声,现在回想起来不知咋那么津津有味!童年的点心!
据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来了有吃苞谷泡的习俗,如果是儿时记忆这天,街道上又会飘满苞谷泡甜甜的香味和熟悉的欢快声。
妈妈又要带我排队打苞谷泡了…又可以用苞谷和红苕熬制成麻糖,将苞谷泡和炒米制成甜甜脆脆的苞谷泡团和炒米块了…!
不同的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苞谷泡情节!同事们都说儿时记忆中的点心就是苞谷泡,我也很赞同,最爱的活动也是儿时在马房街和小朋友排队,一锅锅等候爆米花制作。
在期待中过着美好时光的轮回。童年时光是我们永远的幸福电影,越放越好看越带劲越经典!
(长寿古镇看爆米花雕塑作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