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读这一类的书,有些传记的味道,从作者的叙述里,窥见他的精神成长史。
作者描写了与他密切相关的亲人——外婆家、大娘舅、小娘舅、父亲;也描写了他的老师和学友。
最让我感念的是他写他和他的老师吴式南之间的事情,心生羡慕,也对他们的师生情,浓浓的,教人开化的,开悟的,醍醐灌顶成长的,他们是幸运的一对师生。
当然,也因为吴老师的一些观点,我深深赞同。
01
“教育学是人学,是哲学,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哲学,把人还给他自己,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真自由和美。”
教育学是关于人的教育,也是关于人的成长。这个成长里面,不但有学生的成长,还有教师的成长,以及家长的成长。
教育最终就是要达到每个人和这个世界和平共处,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益处。是让人过得越来越舒服的日子,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所以就需要一定的规则,就需要真实。每个人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定的自由和追求美感,最终达到和谐又统一。
02
“凡是平时爆发的一些好的设想,都应及时捕捉,存储到信息库里,不让溜去可惜也。”
我很佩服作者,保留了很多老师给他写的信。这些信里面老师和他交流的很深入。可以说这些信件是作者一生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
是的,我们随时保持思考的习惯,但也随时可以把自己得到的灵感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信息库。这个习惯终身受用。作者的这本书能够成行,也与他随时保持记录有关,当然更与他随时在保持深度思考有关。
03
“我的第二个看法是,要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搞点学术训练,起码要有十年时间,这个训练太重要了,有些人挂着知识者的幌子,却一辈子也训练不成。”
这段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和提示。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姿态和心境。不急于去求证什么,不急于去证明,自己一定要在一个地方扎根,不断的进行刻意训练,在一个地方使劲,你总能找到属于你的训练场。
当然我更愿意把这个刻意训练改为刻意养成,只有养成才是终身受用的。凡是经过驯养,培养,那个习惯就不会半途而废。而养出来的这个人,他的精神气也是很美好的,能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做到一种很高级的自洽。
这段话是作者20岁的时候,老师送给了他。当他现在50岁的时候来读这段话,心境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也觉得作者很幸运,在20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教诲,给他指明方向,这是他的恩师。
04
“书明年听说又涨价,读书人是越来越艰难了,愿你保持雅兴,在这乱糟糟的社会中一枝独秀。”
这是作者因为借不到书,就找吴老师去图书馆借书,吴老师给他写的信。
我想,作者确实也是,在这乱糟糟的社会中做到了一枝独秀。从他的简历就知道: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这样的简历不依靠任何一个平台,有自己独立的品牌。
05
“一个真正的完全的现代型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五项条件或特性”:
1.独立、自由的个人;
2.直面现实的勇者: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不负、不诬、不饰、不隐、不昏;
3.专门知识的依托:独立的学术、真知灼见、锲而不舍;
4.独立技艺的赋有:或文章,或技术,或才艺;
5.生产或创造思想的能力:能给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做出规范。
这段话我画了重重的符号,因为现在依然适用。
只是,在当下,符合这五个特征的人,少之又少。
至少在体制内,其实更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离开体制后,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
最近几年,看见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我都会由衷的敬佩,比如那些离开体制,过得风生水起的人,也依旧保持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人,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召唤着想要上进的人一样。
我需要用这五条来规范来自己。
为作者,拥有这样一位良师,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