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面

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这里所说的“炒面”,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意义上的炒面。

现在的炒面,比如在西安,特指“炒拉条”“炒面片”这两种(炒麻食不算在内),是对两种不同形式的煮熟的面食进行再加工——烧开食用油,打个鸡蛋,或者扔点五花肉条,放点葱花蒜末、小米椒段等辅材,食盐味精、辣椒面胡椒粉等调味品,青菜、酸豆角等配菜,在高温下翻炒,待锅中各种材料充分混杂,菜熟至冒出腾腾热气与阵阵香气,就可以出锅,盛盘,端上饭桌。

所以说志愿军战士吃的绝对不是这种炒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且在战场,枪林弹雨,炮火轰天,又是如何和面,成条(片),生火,烧水,下面,热油,翻炒,盛盘的呢?

“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这种炒面其实就是炒的面粉,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干粮,出门在外,方便携带(装在长条布口袋里,例如行军袋),且不易变质(经过高温翻炒,烘干其中的水分)。

邵寨塬上的炒面起先指的也是这种。当然,这与那个年代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有关。那个年代,大家经常饿肚子,没有吃的是常有的事。那个年代,虽然不再打仗,但是经常组织大生产、大劳动。

邵寨塬上炒面的读音也与现在大有区别,读作炒(一声)面(轻声)。在这里炒不是一种烹饪方式,而是一种动作,抄,意思揣着、拿着、装着,在怀里、袖里、布袋里。之所以读作轻声,是怕气大了把面粉吹走,浪费口粮。

我的童年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祖辈和父辈经常要被“点兵派将”,出人出力,坐着社里的拖拉机或者骑着自行车不远几十里上百里去参加集体劳动,俗称“修水利”,也叫做“挖御林带”。那时候这项集体活动,有点像运动,分摊人头,计算公分。那时候的要求是早出晚归——老早起来埋锅做饭,晚上天黑之前回家,再吃晚饭。这样一去往往就是一整天,父母给上学的孩子所准备的午饭,就是炒面了。

一年级,我八岁,屁股还没底下的凳子高。小孩子长得快,那时候肚子里的馋虫总是蠢蠢欲动,猫抓似的越挠越痒。早自习还没上完,我们早已饥饥肠辘辘了。这时候大家就会打开携带的布袋,抓一点炒面,掏出来,翻过拳头,展开来聚在掌心,小狗喝水似的舔着吃。

那时候修水利的规则一般是一天一个自然村,或者一天一个生产队,有些同学家里父母都在,可以回家吃午饭,不用带干粮来。但是炒面的香气实在太浓了,香味扑鼻,冲脸而来,将整个小人儿包裹起来,鼻翼由不得微微翕张,使劲吸气,小老鼠似的。

于是关系要好的同学就会相互分享,自然而然,无师自通,言笑晏晏,其乐无融。你分我一点,我分他一点,他分你一点,就这样,大家吃到了不同口味的美食。

青少年时我曾经看过一本美国小说,名叫《愤怒的葡萄》,里面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至今念念不忘。这句话出自于书中男主人公乔德的母亲,“在你需要帮助时,永远只有穷人才会对你伸出援手”,即“只有穷人才会守望互助”。

你看这本发表于1939年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的描写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农民破产、逃荒、斗争、牺牲的故事所表述的道理我们八九岁时就已了然于胸,同样是自然而然,无师自通。

经过翻炒的面粉获得了一个特性,那就是不容易被吹走,因为面粉颗粒会变得更大,“性子”也会变得极为收敛,不再那么“桀骜不驯”,更容易存储在布袋子里,不容易造成流失。

那时候白面(也就是小麦的精粉)只会用来招待极为尊贵的客人,比如前来做客的亲朋好友、政府下乡的工作人员、计划生育干事等,因为产量少,所以弥足珍贵。再者农民不会专门磨出那么多的白面,而是尽可能多的磨出次一等的面粉作为日常的口粮,邵寨塬上称之为“撒面”“二型面”。撒,不好、欠佳的意思;二型面,二等面的意思,区别于头等面,也就是精粉。

小麦颗粒最外面的灰黄色的皮经过研磨、筛选,成为轻薄的柔软的屑状物,学名麦麸,邵寨人叫做“麸子”,一般用来喂养牲口、家禽。向里面,磨出来的是二等面;再向内,就是麦子的精华部分,磨出来的就是头等面、一等面、特等面了,都属于精粉。

由外到内,蒸出的馒头,烙出的大饼,做出的面条,打出的搅团,由黑转白,由粗糙转细腻,由苦涩转甜香。

炒面的主体由麦面构成,其实还有玉麦面、荞麦面、豆子面等,以及杏仁、桃仁,甚至柿子晒干了磨成粉也夹杂进去。

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集体劳动虽然也有,但可以通过交钱来代替,雇人劳动。再后来,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物种类逐年增多,农田、水利等基建工程开始由私人承包,由政府财政买单。于是,炒面也就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彻底湮灭在烟火人间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实在想不起是几岁第一次吃炒面,也记不清到底是用白糖还是红糖拌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回忆,以及从这回忆中得到的快...
    枫林晚_77f3阅读 1,172评论 6 9
  • 家乡的炒面 南武学校 王晓峰 ...
    fenghuiluzhuan阅读 1,156评论 4 10
  •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关心自己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卫生安全怎么样等等,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今天是否能吃上饭...
    晨嬅阅读 974评论 0 1
  • 昨天为了跨越北京城接赵大大回家,下午4点就早早地炖了一锅咖喱,吃完一碟匆匆出门,等到回家已经是夜里10点多,饿的宝...
    元茜姑娘阅读 541评论 1 5
  • 儿子发信息来,想吃炒面了,我沉思了良久,炒面是我小时候跟母亲学的,母亲是山东人,这也是她跟外婆学的。 这个...
    冰凌花LX阅读 18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