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每天必用的两个软件,一个是印象笔记,一个是 Things 3。印象笔记用来做知识管理,Things 3 用来列待办清单。
这两个软件,我用了好几年了,感觉不错,推荐给你。
印象笔记
1. 笔记整理
使用印象笔记多年,一直在总结,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术。优化了几年,现在我的印象笔记是这样的:
首先,在笔记本组分类上,主要有读书、写作、备忘、开发、设计、工作、学习、摄影、理财等相关模块。
每个笔记本组下面又分多个笔记本。比如读书笔记本组下面有文摘、素材、读书笔记、拍照笔记等。
将不同的知识,整理好放到对应的笔记本中,这样再也不用担心丢失数据了。只要脑海中有个大概印象,要用到的时候,只需要到印象笔记中关键词搜索一下就好了。
2. 善用搜索
善用搜索,真是有太多好处了。搜索很重要,关键词的选择也很重要。日常进行搜索,条件允许的话,强烈推荐使用谷歌,拒绝百度。
搜索方法可以是这样:
搜索分三部分关键词:你想干嘛(What I want my app to do)、使用什么语言(Which programming language,比如 swift)、在哪个网站搜索(Which resource,比如stackoverflow.com)。
对于搜索软件开发问题是这样的,其它搜索类似。
3. 晨间日记
现在我工作日坚持在印象笔记写晨间日记,每天早上花费十几分钟,将昨天的事情做个复盘,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都总结一下,然后记录成文。一日三省吾身。好的地方坚持,不好的地方努力改掉。
晨间日记有很多模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关键自己能坚持写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我从 2016 年开始写晨间日记,到如今,回看结果,2016 年写了 68 篇,2017 年写了 249 篇,2018 年写了 263 篇,2019 年写了 233 篇,希望 2020 年可以写满 365 篇。
网上隔三差五写博,其实也没啥写作能力,现在还不会写小说,不会写各种文体的相关文章,现在写的像碎碎念,像日记,但又不是真日记。公开的,是可以公开的东西。真日记,在晨间日记。
我觉得坚持写晨间日记真的是太有必要了。如果坚持几十年一直写下去,以后会是整个人生的一个日常记录,是活过的轨迹证明。
我的晨间日记长这样:
坚持有点难,但是我也推荐你不妨试一试。据说有人因此就出版了畅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呢。每天花费一点时间,写下自己的总结和心得,可以是工作方面的,可以是日常方面的,也可以是心路历程。时间长了,加以整理,可能就是一本不错的书。
4. OKR 管理
再有,我也用印象笔记做 OKR 管理。
Google目标管理方法OKR(Objects Key Results)
每个季度都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或者几个目标(Objects),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
季度结束时,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得分是1。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间的数字。
目标要有挑战性,得分总是1,并不能说明工作好,而是目标定得太低。
总结季度工作时,可以增加当初没有制定的目标,对于不打算完成的目标,或者已经过时、不再有意义的目标,不能删除,但是可以说明为什么没有做。
以结果为导向,目标驱动,对待任务,给自己设置最后截止时间点(deadline),这样到季度末,到年末,年度计划会完成得更好一些。
我的OKR示例:
5. 记录一切
现在只要是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备忘录,还是自己写的文章、日记,还是看到的不错的知识点,我统统把它们塞进印象笔记。这样再也不用担心丢东西了。想起以前上学时候很多自己写的东西丢掉再也找不到了,实在可惜。
自从充分使用印象笔记后,再也不会担心丢失记忆了。
Things 3
另外一个软件,就是 Things 3 了,在手机端(iOS)、电脑端(mac mini、MacBook pro)、iPad 端同时安装,提前设置好自己未来几天的待办清单,每天查看清单,挑选最重要的,依次完成,然后划掉清单。
使用软件记录有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忘记事情(年纪越来越大,记忆越来越差),二来可以释放大脑,不给大脑过多的记忆压力,这样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做好当下的事情,也可以提高做事效率。
使用过多个 GTD(get things done)办公软件,最终觉得还是 Things 3 最好用。推荐给你。
2020.01.20 夜
上海 6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