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部通胀问题为什么这次粘性很强?
主要是劳动力价格长期不合理,同时地产周期相对温和,导致居民部分潜在杠杆能力强。前期一直处于温和的财政政策。整体资产负债表加杠杆潜在动能大。
所以,需要进一步衰退才行。
2、既然外部进一步的后退,那么我们未来的资金增量在哪里?居民搬家会进一步进行么?
16年股灾,存量资金定价中国核心资产。增量资金棚户区改造,天量放水。
19年。美联储降息,外资增持中国核心资产。开放市场全球定价。最终粉碎了2440下方2200的阴谋。
后续联合疫情和新的中国制造(新能源车,光伏等)形成了“流动性-景气度的”思维框架。
两轮结构性牛市之后,未来的框架如何构建?
存量中的结构性增量在哪里,为什么买,什么能形成长久期定价,什么估值逻辑。就是未来的新的结构性牛市。
养老金等国家资本是一个答案。
但更重要的是养老金等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未来。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的安全边际。
首先不能为违背去地产化的大逻辑(地产可能不会碰了),另外就是经济结构在上层变革的反馈。需要新的顶层设计,例如对抗思维和底线思维的的半导体,军工,食品安全,创新思维对应的科创版,疫情后逻辑思维的医疗器械和中药概念。等等。
收益率上,在无风险利率1.5~2的基础上,同时跑赢全球通胀。那么资产端要大于2+3(通胀)目标=5的诉求。未来要按照7~10年的长久期再次进行逻辑定价。
如果养老金找到了这类的逻辑定价。其他资金再进行跟随,那么年化8%的目标也是可能实现的。
风能怎么看?(海缆业绩存疑)
最近江苏重新招标,虽然有预期,但是海缆行业的逻辑不顺依旧。是不是军工的影响。
如果是,为什么塔筒业绩是成长的。
是不是螺纹钢降价,塔筒利润增厚了。所以塔筒的收入就直接可以正常确认了。
但是海缆项目因为成本上升以影响了成本和利润,为了好看,所以找个军工影响的借口没有及时确认收入呢?
今年海风的估值逻辑,主要是大宗的降价,而他们才用的大型风机路径,就可以提升了降价的平电逻辑,从而渗透率增强,加大成本管理,形成竞争壁垒。从而得出超额利润。
大宗降价-平电-放量-渗透率增强-量的逻辑。
加强管理-大风机-竞争壁垒-形成超额利润-利润的逻辑。
目前,大宗在美元下跌的前提下,基础金属有修复的预期,所以必然会挤压风电的估值逻辑。
而电缆的逻辑实际上因为这些低收入单确认的问题,清晰度要差于塔筒。
紫金矿业涨停,美元指数见顶。也是这样。
消息面上。新的海风政策是30公里以内的要终止或者减量。而目前海缆的中标项目都是最低价中标的压制了估值,这样的订单又有很多取消了。
距离增加,海风的成本就加大了。体现了未来碳中和的环保属性而不是经济政策了。
未来就是既要考虑环保又要考虑经济,从推进变成稳妥推进。未来的前期评审也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