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历增长,岁月变迁,总有些书籍常读常新,最有感触的,当属阎真作品《活着之上》与《沧浪之水》。
自大一至今,这两本书我读了六七遍,不同年龄、经历、心境,以及与不同人交流情节时,我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两本书互称“姊妹篇”,背景、主题和人设相近,故事走向却截然相反。作品的主题犀利: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坚守,在权钱当道的当今社会,到底还有无价值?
《活着之上》中,聂致远终其一生,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一次次以曹雪芹等古代名士的道德标杆作自我要求,却在现实的清贫与一地鸡毛中,饱受折磨与打击。而《沧浪之水》中,池大为在相似的境遇中“认知觉醒”,尔后青云直上,可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他当上了厅长,也活成了自己曾经最鄙夷的模样。
可以说,池大为前半程的仕途低迷,完全是因为“不想”而非“不能”。他深谙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之道,却在内心无比排斥与鄙视那些行为,称之为“猪人”“狗人”。他不愿走出知识分子的清高自傲与遗世独立,时时处处给自己设限,例如在组织生活会上,直言公务用车浪费金钱;在血吸虫病调查数据造假后,试图写匿名信告到中央……
然而,血淋淋的现实让他明白,唯有掌握权力,才有话语权,才能真正自尊自信,施展抱负。他从接踵而至的打击中幡然悔悟,和光同尘,知白守黑,积极入世,活成了“爽文男主”的模样。因此,这部作品被誉为“官场小说之最”“体制内必读”。
正如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所言:生活以无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逼迫着每一个人,我们在把自己交给生活时,是否找到了一块坚实的立足之地?
当今社会,我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或许做不到以圣贤的修为要求自身,对于人情世故,更无法独善其身。书中部分情节与主角的心理描写,现在看来不免迂腐可笑。当然,文艺作品源于现实,也难逃时代之局限,几经整顿的官场,多了太多风清气正。但这本书,还引发了我对人脉的一些思考——即使不通过“跪舔”上位求荣,也不可忽视人脉的重要性。
《沧浪之水》中,池大为从北京的医学院硕士毕业,同学圈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申报国家课题,预知行业风向,都有身在部委的许小曼点拨帮助。孩子受伤,交不起住院费,一个电话“打到厅里”,就有丁小槐丁处长为其担保,接受最及时的治疗;还有“幕后军师”晏老师、老徐,以及“头号贵人”马厅长,这是池大为所在的平台——省卫生厅,给予他的人脉优势。
此外,他还有发小胡一兵、刘跃进,三人分别在商界、学界、政界闯荡,道不同而相为谋,帮助池大为扩大人脉圈,结交省委书记等领导;连他最看不起的小舅子任志强,也多次出钱出力,雪中送炭。
身在社会职场,总少不了或自愿或被迫的社交,正是为了在圈子里积累人脉。初出茅庐的我们,也会不屑一顾,会鄙薄排斥,会无所适从,但现实向来如此残酷。
以我的经历为例,前些时日,一场数独比赛落幕,师父让我帮忙要赛题,重制成电子版存档。他说,你在圈里认识的人多。果然,五个年龄组的五套赛题,我仅用两小时就集齐了,不免跟师父感慨,人脉真是好东西啊。
回想我在数独圈人脉的形成,许是无心插柳,亦或是水到渠成。大学时我勉强算个E人,一直活跃在赛场,也加过许多圈中好友,为他们提供过很多情绪价值,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还不小心促成了一段姻缘。
工作后,许多好友淡出了数独圈,我也变内向了,但实力还在,成绩还在,依然活跃在大小赛场,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我意识到,“弱国无外交”,有自己的实力与价值,别人才会敬你三分,才能不被圈子淘汰。
例如,为了帮两个小朋友链接到优质数独资源,我主动找到国少队训练群的负责人,推荐小朋友加入。群里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潜力选手”,有成绩背书,有名师推荐,两个小朋友相对没那么亮眼,更由于本地师资匮乏,根本无从知晓这些信息与资源。经由我的推荐,负责人欣然给了他们考核机会,“帮个小忙而已,入得了你法眼的选手,肯定不差。”
此外,人脉也需要利益维系。以我和师父为例,他很早就开始有偿教小朋友,却愿意免费给我答疑,提供练习题,正是由于我一直积极主动帮忙,链接资源,获取信息,贡献情绪价值。
回到书中,池大为火箭般的“低开高走”,离不开一身过硬本领——妻子董柳是一名护士,技艺精湛,“董一针”名声在外,在马厅长孙女生病、打针怎么都扎不进血管时大显身手,一下子拉近了与马厅长、沈姨的距离。被打入“冷宫”中医学会后,池大为没有混吃等死,而是发表论文,深造读博,在选拔为厅长接班人时,以硬实力堵住了质疑的口舌。
由此可见,人脉并不等同于礼尚往来,也并非一味迁就、曲意逢迎才能拥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配得上“天赐良机”的实力、价值,还要主动走出去,结交“贵人”,向上管理。假如机遇迟迟没有眷顾,不要自暴自弃,而应咬定青山,深深扎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社会本就是这般多元与包容的存在,或许几年后重读,我又会修正甚至推翻此时的想法。但无论如何,从每一次阅读中汲取经验与力量,将当下活成最好的状态,也不失为一种不忘初心的坚守,不负岁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