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
(《河南程氏遗书·己巳冬所闻》)赵景平问:“‘子罕言利’,所谓利者,何利?”曰:“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为利。如释氏之学,皆本于利,故便不是。”
《论语·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利,广义的功利,不仅包括个人私利,也包括统治者以国家名义觊觎的土地、财货和人口。
与,赞许,认同。
孔夫子很少谈论如何获取功利,同时认同天命,赞赏仁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功利是天命所定,不是个人应该主动追求的,人们只要行仁义就可以了,命在其中矣。
赵景平:生平不祥。
不独,不只是。
有一个叫赵景平的人问:“《论语》记载说‘子罕言利’,这个利都指什么呢?”
伊川先生说,这个利,不仅仅是指财利之利,凡是有功利之心就不可以。比如,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寻思必须让自己稳妥和方便,这就是功利之心。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仔细阅读《大学》原文,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句话。第一个利,指财利和功利;第二个和第三个利,吉也,宜也,可以理解为它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以,从事。为,去声,当成,视作。有人将“以义为利”解释成通过行义来获取功利,这是违背曾子本意的。
整句话大意为,国家治理中不应该把首先获取功利视为好事,而应该将行义视为国家的最大利益。
伊川先生接着说,圣人将行义作为最大的利益,道义得到安置,便是最大的利益。像佛学之类,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所以是不对的。
在伊川先生看来,释家灭绝人伦,出家修行,都是为了个人的解脱,实际上还是为了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