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三观?
借助班长的解释,结合得到刘擎老师的观点我将三观分为一句话的解释和“三段论”的概括。
一句话解释:三观就是:“真假对错好坏”的观念。分别对应真假/对错/好坏这三组问题。
首先是世界观,就是你我对世界的解释系统和框架,就是“真假”问题。它决定了你我如何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你我依据世界观作出真假判断。比如有人认为世界是平的,有人认为是神创的,有人认为是演化而来,这些都是解释框架,这是世界观。世界观是动态可变化的。
其次是价值观,也有人总结为道德观。它决定了你我与人相处的原则。也就是当你言行涉及到他人,这些言行符合什么规范,这就是“对错”问题。它决定了你怎么看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叫做人际关系,你我依据道德观作出对错判断。比如有人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信“公平互惠合作”,你觉得哪种原则是对的,就构成了你的价值观。
最后是人生观,就是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比如有人觉的工作进取,读书思考是好的人生。比如有人觉得吃喝玩乐是好的人生,这就是人生观的差异。它决定了你看待与自己的关系,人生观决定了我们对“好坏的判断”。人生观应该是可量化的。
2、怎样认识三观?
人生三十年,我甚至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审视过问题。这就解释了很多人为什么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是你的“同道中人”,有些人即使认识了很久依然觉得内心中有某处很别扭,无法走近。
但三观不同并不是冲突和分歧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找出两额三观完全贴合的人,因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不是三个观念,而是三个观念群,是针对三种关系领域的问题。
如何科学的分辨一个跟你三观不同的人到底是不是“同道中人”,能不能共同合作?
第一,这个人的观点究竟挑战了你的哪个观念群和哪些具体观念?
第二,这个挑战有多严重?是不是不可接受。
如果它挑战了一个对你来说非常重要,根本性的观念,那容忍这种观点的冒险可能会让你失去平衡,那你的回避是正常的,也是科学的。但是,如果意见相左的观点,挑战并没有那么严峻,那实际上是给了你一个更深入探究自己的机会。你完全可以试着去思考和理解,甚至接受它。对自己原本的观念群作出调整。
3、三观皆可变,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你我的三观本来就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的,可以塑造本身就意味着可以改变,适度的冒险,接受从未接受过的挑战,会让自己对三观有更深刻的认识,会让自己变得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