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内容来源于伯凡老师的专栏,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孩子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如果输了的话,输的是什么?
伯凡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就的是一个人的非认知技能,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什么是非认知技能?简单说,就是一些无法轻易辨认和测量,但确实对人的幸福和事业有潜在巨大影响的东西。我们可以列举不少非认知技能,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同时也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社会兴趣或者叫社交兴趣。
所谓社会兴趣,就是对他人总是保持一种合作与建设性的姿态,对与他人的交往、融入到一个群体当中怀有深厚的兴趣。它不仅是对所爱的人、亲密的人有直接的感情,而且是对周围的,包括陌生人都有一种不抱直接目的感情,另外,他还要有对现有状况的认可、和对未来状况乐观的憧憬。所有这些加起来才叫做社会兴趣。
大量的统计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兴趣和愿望充分的话,他的幸福程度和他的事业成就远大于那些社会愿望不足的人。有些人即使凭着某个认知上的特长、专业能力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社会也给予了他很大的回报,但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社会兴趣,依然会得不到幸福感,因为人的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社会兴趣呢?三条标准:
第一,当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时候,他常常想到的是不是跟别人合作?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是否会习惯性地帮助他人?
第二,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是否一直保持着“给多于取”的倾向或者是习惯,哪怕是在日常平等的交易交换中,他也习惯于让自己付出的大于自己所得到的。
第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是否总是试图和对方保持同频共振,而不是自说自话?
这三点总结起来,重点就在于给予。
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建立一个不等式:给予要大于索取。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程。一旦完成,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能制造热辐射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有良好的气场,这比认知技能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