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王旦——贝尔效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获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心甘情愿的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高峰。于是,有人把它这种甘为人梯的行为,称为:贝尔效应。
宋朝的时候,太尉王旦打算推荐寇准为宰相,因此,他多次向皇帝夸赞寇准的优点,希望皇帝能够重用他。然而,寇准完全和王旦相反,他在皇帝面前不仅不替王旦说好话,反而多次指责王旦的缺点。
有一天,王旦又想皇帝推荐寇准的时候,皇帝很奇怪的对王旦说:"你虽然经常夸赞寇准的优点,可难道你不知道,他经常说你的坏话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旦说:"其实,我觉得事情应该这样理解。我的宰相位置,做了这么久了,所以,在处理政事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失误。而寇准能不顾我的官位比他大,对陛下不隐瞒我的缺点,这就越发显示他的忠诚,而我自己,也就是因为这点,才这么看重它的。"
有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送寇准主持的枢密院一份档,违反了规定,结果,寇准马上将此事向皇帝汇报,使王旦因此受到皇帝的责备,而且连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人,也一并受到处分。
可事情过去还不到一个月时的时间,枢密院有档送中书省也违背了规矩,办事人也很高兴的把这份文件交送交王旦。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王旦不但没有告发寇准,还把档退还给枢密院,请他们主动改正。
对于这件事,寇准十分惭愧,他再次见到王旦的时候,恭维王旦度量大,王旦默不作声。后来,寇准升任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感谢皇帝时说道:"不是陛下了解我的话,我又如何能得到如此重用呢!"然而,皇帝对他说:"这跟我没多大的关系,主要是王旦推荐的你啊!"寇准更加敬服王旦。
王旦当大臣18年,其中当宰相12年,经他推荐的大臣十几个,其中未当上宰相的仅李及、凌策二人。
从王旦身上所反映的这种,甘当伯乐的心理,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贝尔效应。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提出的著名的人梯学说认为:
1、人类艰辛劳作的终极目的,是使最接近人类,超越理想的完美个体诞生,因此,那些自愿被超越,并且支撑超越者的个体是阶梯,而人类正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向上进化的。
2、作为阶梯的个体的价值,也是应当被肯定的。虽然他们距离终极理想远一些,但是他们作为人类个体,特别是作为阶梯式人类超越自己,其意义更应肯定;从终极的角度讲,任何人类个体都注定要被超越,注定要成为超越者上升的阶梯,因此,如果不正面肯定人梯的价值,任何个体都只有被否定的意义。
总而言之,这一心理学效应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尤其是领导者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为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