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看题目就是好玩的,一只偷偷乘坐小船去捕鱼的鸟,多么有意思。可一上课,我就忘记了带领学生理解题目。
这个在设计中是有的,为什么开课会忘记呢?因为,我设计的时候没有明白这个环节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整堂课,我都是奔着习作的一些方面去教的。所以我只想着怎么把写作的知识明晰的呈现出来。既然是教观察,那么这篇课文可以怎么来教观察。
看作者的观察顺序: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通过交换语句的方式来理解,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
看作者的观察重点: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通过在水中停留时间的短暂来突出翠鸟捕鱼的迅速,抓住特点。
可是文章真正的妙处就是因为观察的知识吗?很显然,不是的。一学生问我,这篇文章的妙处在哪里?
是啊,和《翠鸟》一文比起来,“它长得不美”,“速度也未见得更快”,行文也不够生动。有意思在哪里呢?
在于,这只鸟实在是太可爱。在作者的眼中,它太可爱。它有生存的智慧。它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方式更好地生存。而这个可爱,是通过作者的观察呈现出来的。观察不是为了观察,而是为了在观察背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这样提醒我。
是的,看似在为写作而教,看似讲了写作的知识。我却没有体现出文章的妙处,没有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还是在内容上走了一个来回。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习作知识的下位支撑,写出外形特点的是精准的颜色;写出捕鱼的迅速的是精准的动词。观察的细致就在于精准。
怎么去落实呢?怎么让这些有意思的东西整合起来呢?希望在下一节课中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