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三种暴力:热暴力,异暴力,冷暴力 VS非暴力沟通
2.精神纯粹
a.人可以主宰自己行动
b.人有自我成长的本能
c.人有潜能
人本治疗师,帮助 他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潜能。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为什么不评判?因为他是活生生的人,独立的个体。他可以活出他自己。不存在对错,无条件接纳。
那如何作自己?首先得先不评判,不对自己指手划脚。
3 关键词:
无条件的接纳;
共情,
一致性
在场(连接)
4 观察的定义
大伟哥:电脑能听得懂
一凡:你是摄像头,第三者,旁观者。同斯多格哲学的观察,佛家的正念。
不带评判地觉察周遭的事物。我会以人本主义,非暴力沟通为核心,再整合其他的内容。今天先把注意力给到“观察”,学好每个点
二.案例
场景一:婆媳对话,抱怨和指责
一凡问:他在描述这个场景时,有符合以下两点吗?
a.精神纯粹
b.观察而非评论
场景二:亲子沟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
角色扮演
一凡:
a.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NVC目的是为了心与心的连接。共情,接纳。问:当时场景下你跟他的心有连接吗?
精神纯粹。去观察自己的念头,是“对错”是非?把这个“对错”替换为另一个念头:我有跟他在一起吗?有进行心与心的连接吗?
连接之后,再去探索感受和需要。
b.如何连接?有很多方式。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也可以通过眼神等非语言。特别是孩子,非语言因素更多。因为孩子语言表达非连续性,非系统性。不能说那么详细,完善。而不是单纯从智力上,大脑上分析他,要往下走,走到心里。
角色扮演之前:
树娜:没完全理解为什么不想上学。也不知如何来安慰他,说服他。
角色扮演之后:
树娜(扮演孩子):听到妈妈讲道理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无助绝望。
一凡:讲道理时,语言就成了一堵墙。听他的想法,也是为了听他的感受。孩子是可以表达他的感受的。先共情,共情连接是第一步。
我们跟孩子的冲突,不是:要不要上学。我们不是帮人解决问题。
回到需要上,没有冲突的。有可能孩子需要妈妈的关爱,依靠。这些需要是可以满足的。
亲子沟通中,共情是特别重要的。孩子是很好沟通的,做到共情。
总结:验证了连接的重要性,讲道理和下评判时,连接是断开的。孩子离开子宫,脱离母体时,就渴望连接感。
场景三:“他什么都不懂”
大伟哥:说观察,就是听了得有印象,具体什么事。但听评论之后,没啥印象。
一凡:你可以列清单。或者举例。比如:"以前的事就不说了,就说这三天的事情。"
当你不下评判时,对方就更不容易防御。
可以类比认知疗法里:ABC理论的A。
关于标签化:标签化有它的作用,但会设置沟通的障碍。你可以灵活考虑,有些情况下标签。但要明白,这会设置更多沟通障碍。
总结:观察,需要放下我执,放下"自我“为中心。
启发:听道理无数遍,看书无数遍,不如角色扮演一遍。角色扮演过程中,我作为听众,我能体会到:妈妈的语言是一堵墙,把孩子推得远远的。今后亲子沟通中,会提醒自己:先共情,先在场,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