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拖延症状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拖延症状,详细展示,说清楚该干什么,在拖延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因为忙于做一件事,而忽略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比如这周一直在忙qt作业的事情,而忽略了老师布置的每周四篇的拖延应对报告。对于完成报告来说,一直到周四才完成一篇已经算是拖延了。
(2)针对我的上述拖延问题,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找到自己拖延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
原因:对我来说,qt作业未完成的后果比我没写报告的后果严重的多,而且完成qt作业也比另一项要难,因此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完成这项作业上。
应对原则:尽量早完成自己的一项作业,然后空出时间完成其他作业。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2023.9.21 地点:宿舍
具体原则过程:
之前:干脆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任务,糊弄了事。
现在:一拿到qt作业的要求,就开始完成,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作业,完成的速度很慢,经过两三天的苦熬,终于完成了布置的qt作业,但离另一项作业的截止日期还有两天,只完成了一篇,只能加紧时间完成。
原则检验结果:完成qt作业的那天,整个人从全神贯注的状态松懈下来,就会感到很疲惫,对完成报告的事情提不起兴趣,而且所剩时间不是很多了。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完成第一项任务的时间太长,第二项及之后的任务没有时间完成,或者由于赶时间的问题,两个任务都完成得不行。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无效。应该改为多线程完成任务。做qt作业很容易达到一种“上头”的状态,就是虽然做不出来,但是会一直调试,尝试用同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很容易导致思维进入误区,导致白白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就应该先清空自己的脑子,然后着手做别的事情。就是做一些任务的时候,钻牛角尖或者感到一直在做重复的事情,就应该放下这段任务,等到另一个任务做得让人疲惫或者状态不对时再换别的任务。
检验时间:2023.9.22 地点:宿舍
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感觉自己毫无思路,便换另一个不同方向的作业,一天下来,完成的效率要比一直苦恼难题的效率要高。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拖延症的自主识别与应对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数据类型是拖延应对报告,指导老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