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拖延症状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拖延症状,详细展示,说清楚该干什么,在拖延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在要开始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的时候,容易陷入反复拖延,在这时候,会在看手机,玩游戏之间反复横跳,但是就是不去进行报告的撰写。或者在进行撰写报告之前,反复在书上寻找与报告相关的知识点,认为可能会用到,但是在此就耗费了很多时间。
(2)针对我的上述拖延问题,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找到自己拖延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
原因:觉得写报告这件事耗费时间多,并且容易在某些时候陷入一些细节上的牛角尖。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原则:既然要写的报告已经摆在面前了,那就先开始写,遇到感觉会陷入牛角尖的细节的地方,先空出一定的位置,为后面的修改留出位置,然后继续写。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2023年9月19日晚九点至十点
地点:宿舍
使用问题2所制定的原则。
之前:将实验报告和实验书放桌上,然后开始看手机或者到处翻书找相关的知识点的位置。在这之前,这份实验报告的撰写距离实验进行已经过了6天(这次实验报告没有说什么时候交)
之后:根据问题2所制定的原则,立马放下手机开始进行报告的撰写,空出了可能需要修改或添加的空位,完成了报告撰写的40%左右(因为时间太晚了,实际应该不止40%,但是考虑到可能需要改动添加,故初步认为是40%)
实验结果:原则有效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有效,我即将在这篇实验报告的剩下部分以及本科目的剩下两个还未进行的实验以及实验报告中使用到,进行进一步验证。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拖延症的自主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的研究数据,数据类型是“拖延应对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