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⑴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恩考等,详细展示)
有些时候,在学习上我会纠结于很多东西的对错,比如我学习的方法真的对吗,这个题这样写没问题吗,我的答案是对是错?往往纠结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不应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像一直被困在真假的难题里,因为不知道对错而不敢去实践。所以,求真思维对我而言,是一种愿意去做什么事的思想和心情,重要的不是求的真,而是求真的过程,也就是要敢于求真,哪怕结果是错的,也要积极去尝试。
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首先是要相信自己,如果一开始就怀疑自己是错的话,那么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产生内耗,所以要在相信自己是对的情况下进行摸索,发现错了及时改正。有想法要实践,在追求对错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如果错了找错的原因,结果对了也可以思考更加简便的方法。
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5.17
地点:寝室
检验内容:写的实验报告,最后的思考题要求根据数据进行处理画图。过程挺长的,数据反复算反复算,因为没有标答参考,也不知道自己最后的结果是对是错,但至少是自己算出来的,相信自己吧。
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我认为做每一件事都需要求真思维,奔着寻求真理和结果而去的行动,无论对错如何,至少真正行动过。但是,在开始做之前,可以先规划一下,比如像我这次写实验报告,如果我能提前熟悉处理数据的方法,或许就不用花费那么长的时间。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