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记不住知识,记了很快又忘了,还有潜在的拖延症,间接性的想摆烂,自打五一放的五天假期,和三门课的结课,我的时间富余了很多,娱乐的时间就很多,因为14周周三考马原,我心里计划的是13周开始,每天背点知识,但从周一到周三,每天要么早上起太晚,要么下午午休一睡又太久,内心就是不想复习,想的是还有时间,周三晚上在寝室强迫自己背了两个多小时,真的一点背不进去,嘴上小声的背着东西,但知识就是进不去脑子,还有室友的交谈,一定程度上会分散我的注意力,根本背不住,然后内心莫名烦躁,两个小时勉勉强强记住一点,周四早上起来回想记不起来昨晚所背的。而且马原不像近现代史一样有些知识就是记住就行,马原好多记了没有深刻理解容易误解题意,想着就快要考试了加上最近还有实验报告要写,一边急但又一边玩。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1:更换学习环境,去自习室。
对于学习吵闹的环境容易让我走神,在宿舍同学交谈,下意识的就会听,然后自己也加入到了交谈,正事又没办,耗费时间。
原则2:先列下提纲,背书的时候先看背诵内容的解释,背完后再联系到解释。
原则3:下次背书之前看着提纲回忆之前记忆的内容。
由于背诵的知识点还是很多,老师最后一节课说了需要记忆的内容,但是我知道光记住是不行的,因为每讲完一章内容老师让随堂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在选项之间徘徊,特别是多选题,不是很好地理解题目所核心表达的东西。“一切深入理解的前提是完整的记忆”,之前自认为的理解记忆就是懂个大概意思就行,但到论述题时,脑海里面浮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些词而已,有时候表达出的一句话不是简洁明了而且也无专业术语。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1、2的检验
检验时间:5月11日周四晚18:10-21:30
地点:笃学A408
任务:复习马原第一章内容
教室安静的环境也足以让我静下心来沉浸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写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写的是需要记忆内容,然后开始看书,首先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我所勾画的内容,基本上要背的东西后面都会有相应的解释,有的还有举例,对于我不太理解的知识记忆之前我都会看看它的解释、例子来理解然后再记忆,自己不看书记忆的时候就联想到自己的理解回忆出内容,此次复习知识点的概念,辩证关系,作用,我基本上都理解和记忆了,但是就是没有找到题做来检验自己理解的深度。
原则3的检验
时间:5月12日周五三四节课
地点:笃学B208
任务:复习马原第二章内容,巩固第一章内容
上完早八留在教室复习马原,首先是拿出提纲回忆周四晚背的内容,有的概念不能准确的反应出来,翻书看见第一个句话后,马马虎虎能够复述出大概内容,但是看了一遍之后立马又能完全记住了,短时间足量地重复,也是可以加深记忆,下次记忆时也就会更快,效率更高。对于记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巩固就很容易遗忘,昨晚背的到第二天早就忘记了部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我认为原则有效,复习列提纲有用,至少在大脑里面有一个框架,复习目标也更明确,记忆的时候采取先理解-记忆-理解的顺序,加上下一次记忆前的巩固,对我而言,还是挺有效果,至于原则缺点就是对于理解的深度没有检验出,我想的是找到之前马原考试的试题做做。
总结:做到理解性记忆,需要记忆、理解,背下的知识也是需要及时复习不然就遗忘得很快。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室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