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家园诗词群里,我闲暇时会点评一下群里交上来的作业。对于我的心直口快,有的人欣然接受,有个别老同志可能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在这里我要检讨一下我说话的方式,那就是太直接了,不会拐弯抹角。其实动听的话谁不会说呢,我只是不愿意费那个脑子或者说昧着良心而已。
确实每个平台都存在“捧杀”现象,之所以称之为“捧杀”,大家可以顾名思义一下,表面是赞美,其实就是不想人家进步。
虽然我们阻止不了人家的赞美,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但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自己有多少斤两应该有数。
古诗词写多了我们就会明白,它绝对不是合乎格律那么简单。不然为什么机器人可以代写各种文体,就是写不了合格的古诗词呢?
在这里我要说明,跟我生气的人其实是在自讨苦吃,因为我压根都不知道你是为什么生气。同样都是在一个群里面,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事实证明后来居上者大有人在,有的人写了好多年都是原地踏步还不自知。不然怎么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说如果把各种各样文学载体比作是不同舞蹈的话,那么古诗词就是芭蕾了。我们必须踮起脚尖才能跳出优美的弧度。那么这个踮起脚尖的过程,就是踩着格律的节奏来炼句的过程。要写出诗意的灵动,而不是那种大白话式的“电报体”。
趁此良机,我让群友们各自对此事发表一下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我抽选了几个诗友的话:
南乡游:
谦受益,我认为诗词是很美丽的事物,读到共鸣的字句总是会触人心弦,我们应该带着谦卑的心态去学习,感受字句的技巧和意境的美妙。这些的前提是弄懂它的基本知识,从学步开始,我很感谢蕙若能把我带到这个平台,让我学习了这些基本,感恩!
蓝雪冰湖:
诗词使人灵秀。自身的进步,语言诗词学习的进步,实际上也是个人思维的成长与进步。能得到诗友老师们的指点,我觉得是一种幸运与福气。就好像树的成长,如果有人帮你删减旁斜出的枝叉,虽然痛一点,也是一件美事。
雨子:
大家在这个群里写诗填词,也都很久了。老朋友们都知道大家彼此的性格,以及诗歌的写作的特点。
对于刚入门的各位蕙若是悉心照顾的,热情指导的。这么无私地坚持这么久实属不易。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指导,才有好多朋友,包括我在内,略知格律,可以简单地写诗填词。大家都是很感恩的。
陈老师也是每期都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大家的诗结集发表。上一期律诗竟然三千多字,光是选图排班就够一阵子。
我有时也很忙,半夜才想起来还有作业,为几个平仄意象,一拖就是一两个小时。想必大家也都一样。
个人认为,就诗词而言,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李清照的词论里,谁也不服气。文无第一,有交流是好的,避免固步自封。
了解蕙若以后,会发现,她是个刀嘴豆心的人。或者说,对格律诗词极为严格。也是她对这个群负责的表现。
平心而论,有时蕙若的指导性发言,确实有些简短,让人不好接受。比如,”没审题吧?”一句话扔过来,感觉有些“狠”。其实她想说的是你好好看看题目,可能平仄对仗有问题,稍作修改一下。她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可虚心接受,她也都是对诗不对人。
大家写作填词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是达到一种别人看得过去和自己满意的状态。三百年盛唐也不过区区几百首诗词流传下来。如今几亿人,每天好几首,我们的一两首又有什么理由能流传后世呢。换句话说,如果只自己满意,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我们写诗的目的是表达,表述,传情,传神,传意。
有时候几个小时的成果被说得一无是处,有时候自以为很好的句子被说得狗屁不通,应该推到重来,也都属于正常。毕竟自己有自己的局限,别人有别人的视点。实在不好接受,就求同存异一下。毕竟大家相互的学习,也就是取长补短的过程。
更多的是,在这里我们交到了这么多素未蒙面的良师益友。这些还不足够吗?
还有很多诗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就不需要都粘贴了。不出所料大家都是支持相互“拍砖”的。试想如果一个学习交流群里都是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那还怎么进步?还不如叫聊天群。忠言逆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管怎样最后我还是要向那位老人家致以歉意,我只凭着一时嘴快,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小女子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