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阅读《正面管教》,书中说到:孩子从什么地方以及从哪里得到照料,不如照料本身的质量重要高质量的人,儿童看护能够支持自我价值,情感、学习和大脑发育,以及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健康发展。孩子需要与照料人以及父母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结。如果一位妈妈不能整天陪在孩子身边,他就需要在有时间的时候培养牢固的情感联结,即便资源有限,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丰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
今天跟孩子爸爸商量好,睡觉前留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手机全部放一边,专门来陪伴孩子。我发现当我们两个一起心无旁骛地陪着她的时候她特别兴奋,我们跟着宝宝一起唱歌,讲故事,陪她运气球。她兴奋地咯咯笑,不再故意搞破坏,就像书中谈到的,当孩子心中感到了归属感以后,很多不良行为都没有了,这也让我意识到之前的陪伴只是低质量的陪伴,没有让孩子找到归属感,所以她才会通过“搞破坏”这种不良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
以往哄孩子睡觉也是个大问题,今天有了高质量的一个小时的陪伴,宝宝心理得到了满足感,哄睡的过程也变得轻松一点,虽然在给她换衣服的时候她要求吃糖,我按照上面的要求“只做,不说”和“转移注意力”成功地让她忘掉了这个要求,这在以前一定是要哭很久才可以的,今天我只用了一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关灯同样引起了她强烈的不满。在床上哭闹打滚了好一会儿,我坚持以和善坚定的态度对她,又趁机跟她聊天分散注意力,很快宝宝平静下来睡着了。这跟我这几天一直坚持“和善而坚定”的原则对待她有关,她已经在很多事情上知道了我的态度,所以试探的行为慢慢减少了,抗拒的力度也越来越微弱。之前还一直质疑我这种方法的先生也开始慢慢有了态度的转变,接下来就要争取到他跟我的战线的统一。
书中说到:当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学会处理失望和挫折时,这个人才能更可能形成适应能力。你对自己的决定越有信心,无论是什么决定,你的孩子就越容易从无法为所欲为的失望中恢复过来。
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教我怎样跟孩子相处,同时也教会我怎样跟自己相处,成年人尚且不会处理失望与挫折,对于孩子这种要求会更高,但是只要从小事上开始训练,慢慢地孩子就会在这些事情上积累经验,慢慢地会形成她强大的内心,我跟孩子一起成长,希望我们两个都能成为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