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了恶魔的窃窃私语,我们怎样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工作呢?
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纯粹意愿跟其他人分享,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你会发现,当有人把自己的纯粹意愿跟人分享时,周围的人就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天生愿意帮助他人的慈悲之心。同时也是因为纯粹意愿本身就蕴藏着一种引导人性的力量,所以只要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纯粹意愿跟周围的人分享,就会收集到有助于实现愿望的信息和建议。
榎本英刚老师自己举了一个共鸣的惊人力量的例子,他说在他曾经上过的一个课堂上,有一位想要以自然为主题的小说女作家一直没有成功的找到出版社,但是在工作坊上跟其他的伙伴分享了自己的纯粹意愿之后,有一位伙伴是绿植软装设计师,就提出了有出版社请她出版一本以绿植为主题的小说,所以他们一拍即合。你会看到,当一个人有勇气说出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那些有助于实现梦想的信息就会接踵而来。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吸引力法则一样,纯粹意愿一旦公开,它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周围的人脑海当中的信息和想法吸引出来,化为实现梦想的力量,而这种现象就称为“引发共鸣。”
依靠引发共鸣收集到的信息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时候共鸣可能不会立即产生,可能会隔一段时间才会收到有用的信息;而有些共鸣会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容易让人忽视,比如,贾本英刚老师提到要出国时,他的老板就推荐给他一位在就业辅导公司的人认识,而这位朋友,把他推荐给专门做留学咨询的,再之后,他又被介绍认识了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想要留学的朋友,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微不足道的信息,让他最终申请了美国旧金山的加州整合学院。如果没有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他可能就不会产生创造有意义的工作的想法,也不会接触到教练技术。另外,共鸣有的时候他还会不一定来自于人,比如说牛顿看到一颗苹果掉落,这让他产生了继续探索的想法,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也逐步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共鸣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说出来,然后就等着信息出现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共鸣并不是被动的,反而是应该更加主动,包括他人给予的共鸣和自然界有象征性的共鸣,我们都需要提升我们的意识,去主动追寻各种各样的共鸣。
有的人可能会说,面对那么多的声音和现象,我怎么才能判断什么是共鸣,什么不是呢?
咱们榎本英刚老师认为,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明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辨别共鸣,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应该遵循哪些步骤?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以共鸣为指针,先行动起来
创造有意义的工作,你需要首先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之后向他人透露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寻找那些共鸣,还缺少一点什么呢?那就是依据我们搜集到的信息,开展行动。
首先,不需要大张旗鼓,可以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举棋不定,总是在问,我到底应该往哪里走才是对的,它就会让我们裹足不前,永远无法开始。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小事做起,如果经过实践,发现与自己的纯粹意愿不符,再调整方向,尝试别的方法,至少前面的行动会让我们清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大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