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不会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喜欢过很多美丽的花草,也仰慕过各种山川,对于喜爱的事物,我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单单是驻足欣赏,而是习惯性的要用文字来细细的描述,以致自己对它的印象更加深刻。
相比花草树木的外表来说,我更加注重它的内在美。尤其是对有故事的事物迷恋不已,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万物都会逐渐的黯淡消沉,而那些有点故事的总会让人念念不忘,对它带有自己的感情。
白桦树就是这种能轻易勾起人们的思绪和支配人们感情的物种。我相信喜欢音乐的朋友一定都听过苏联歌曲《白桦林》,这是苏联当地传唱度和知名度都很高的一首歌,就同我们熟知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因为它的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经过朴树低沉富有感情的翻唱后,更是让更多的人迷上它并被其讲述的故事而感动。
这首歌的故事是这样的:在苏联的战争时期,小伙子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决然的奔赴战场,在走的前一天与心爱的姑娘相约在白桦林,他们一同在白桦树上相互刻下爱人的名字,他们发誓要相爱一生。小伙子走时说道:“别担心,你在这里等着我,战斗胜利我一定回来娶你”。然而战争胜利了她是等来的却是心上人战死沙场的消息,她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但她还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直到白发苍苍依然天天在白桦林的尽头默默等候,她坚信爱人不是死了,他一定会回来的,只是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这是一场没有墓碑的爱情。
朴树改编的《白桦林》最后的几句词像是他们一起赴约的告白,尤其让人内心无比遗憾与悲痛。"静静的村庄依旧飘着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依然飞翔,姑娘时常听到他的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我来了,等我在那片白桦林"。一直都不明白就像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梁祝那样,结局总是那样的不完美,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正因为缺憾,他们的故事才一直让人感动着,一直传颂至今。因为情比金坚的爱情比世俗的大团圆更值得人们传颂。何况人生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其实,在苏联歌颂白桦林的歌很多,因为它象征着祖国故土,最能激发俄罗斯人的怀乡之情,也是一种吉祥幸福的化身。白桦树也是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它的花语是——生与死的考验。众所周知,苏联素有“战斗民族”之称,在二战与德国法西斯的交锋中,他们都是全民战斗,甚至老幼也会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与敌人各种周旋。这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坚强刚毅的性格与白桦树如出一辙。正因为如此,在俄罗斯人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白桦林的位置。
白桦树常年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或丛林中,在中国大多集中在北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有抗寒性,喜欢阳光,生命力极强。采伐之后可自动萌芽,被焚烧过得桦树林也能在很短时间在周围萌生起来。它的树干笔直,成年的树高可达25米,树冠呈卵圆形,枝干疏散柔韧,树叶呈深浅不一的黄色。值得称奇的外貌特点是白桦树的“眼睛”,树干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黄褐色斑痕,在雪白树干的衬托下,像极了人类的眼睛,通过这些眼睛,好像白桦树也有了喜怒哀乐的心情一样,也难怪人们常常喜欢去白桦林和它倾诉交流。
它常常出现在人的印象中,都是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从来不会有人说一株白桦树,而是惊叹的说看到一片白桦林。我对它的喜爱也许是因为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也绝非出自偶然,因为我一向热爱那些红梅、苍松、韧竹这类铁骨铮铮的傲骨型植物,这种不为严寒,奋发向上的精神着实值得人们尊敬。
然而 查阅一些关于白桦树的资料才发现,我对它的了解实在是凤毛麟角。它除了观赏价值以外,还有很多实用价值。因为其轻便、防水、防潮、耐用的特性,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是北方狩猎民族的宠儿了,人们用白桦木盖房子,做生产、生活工具,还能做成船,以桦木为骨架,将成张的桦树皮外包缝合;由于白桦木本身细腻光滑的纹路,做出的手工艺术品也很精美别致,已经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册。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桦树汁是天然的饮品,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能抗疲劳、止咳。当地人会用采集的桦树汁加上蜂蜜或糖制作成饮料。
就这样把静静的白桦林记在脑海,把那个美丽的故事珍藏于心间,把所思所想与它娓娓道来,不失为一种诗意的做法。人们常说喜欢一个人是始于外表,基于性格,归至人品;那么我喜欢这种树则是始于歌曲,基于故事,归至精神。
质检科:王力平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