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雅 中原焦点团队 分享第132天
筑基第一课 概述
关于心理学有很多人有误解,好多人会认为学了心理学就会猜透人心。学了心理学并不等于会猜透人心,学完了对人和事情会有个大概的猜测,但对方如果隐藏的太深的话,也无法了解到,所以用具体化进一步了解,那么原则就是,可说可不说就少说可问可不问就少问,让对方有更多的回应。在咨询当中初学者常见的错误是概述太多,赞美太多,提问过多。造成的结果是来访者不想说了,因为来访者没有主动权。那接下来就要更多的探讨,更多的理解,来关注到人本身。
第二个误解就是学完心理学心情永远是好的。这也是个错误认知,学完心理学心情可以变好,但不是永远都是好的。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有情绪,那孩子也不一定比别人家的好。学习的目的是要自我觉察意识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这个容器变大消除自己的情绪,卡点扩大白而非消灭黑,接纳自然是很难改变的部分,学会与问题共存,接纳自己并不代表不改变,自己,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或者说初学咨询师一般缺的是基本功、症状学和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不够的话,那自己的价值观就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在咨询的时候会认为是来访者的问题,会认为他不应该怎么样。同时作为咨询师也要被咨询,体验咨询是怎么做的,同时通过被咨询来完善自己。
第三个误区,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高校里面研究的是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对一般正常人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很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护理心理学,医疗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等。而咨询心理学只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四个误区,心理咨询师都会做催眠。这是错误的,心理咨询有几百种疗法,催眠是其中之一。
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基本功关注到,人要做到真诚,真诚到透明,纯粹到极致。并且咨询师需要有非常高的感同身受的能力,当事人才会感到安全温暖,更多的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就不需要过多的引导、指导,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思考、流动。所以咨询等于陪伴+等待。并且在做咨询时,咨询师是认真投入的,不能接电话,上厕所等等。
第五个误区,心理治疗就是谈谈话。这话也对也不对,不是简单的谈话,是专业的谈。咨询师要懂得规律。比如说培养孩子需要的什么土壤?家庭要稳定。首先要做到主要抚养者的情绪是稳定的,生活环境是稳定的,夫妻关系是稳定的。我们不是用一些方法来教育孩子,而是用人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基础心理学也称普通心理学。
1.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社区心理学,这些与精神病学有关。
2.心理学与司法、法律心理学,这些与司法、刑法学、犯罪学的有关。
3.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障碍。这些与教育有关。
4.消费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工作/职业心理学。这些与管理商业与工业销售有关。
5.工程心理学与人的因素有关。
6.社会与个性心理学。与家庭研究,社会学,人类学有关。
7.心理学历史。与历史有关。
8.发展心理学与衰老。与婴儿健康,老年医学有关。
9.心理学测量,数量评估与测量。与统计计算机科学有关。
10.实验心理学,包括认知,学习,知觉。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有关。
11.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生物学有关。
12.心理药物学与药物学有关。
13.神经心理学与神经学有关。
13.健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与护理普通医学有关。
作为咨询师要打牢基本功,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基础心理学(彭聃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戴维.迈尔斯),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朱智贤),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咨询心理学(钱铭怡),诊断技能(医院实习),咨询技能(实操/约练/督导/被咨询/听课)。
心理咨询必学:危机干预,症状学,咨询伦理,诊断,咨询技能,至少熟悉某一流派。
不管怎么样的学习,我们都要懂得一些规律,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在咨询时稳稳的接住,不管来访者做什么,他都不是针对咨询师的,而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不要急着去改变他,让他去做一些事情,那他是做不了的,并且破坏了咨询关系。做咨询师要被督导被咨询,特别是长程的,如果咨询师自己有创伤,那么就要参加团体治疗,最有用的是存在主义团体和心理剧,比做咨询更快一些。
心理学有四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家庭治疗。一般会分为三大流派,前三种。
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条件反射(泛化,分化);桑代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消退,惩罚);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交互作用,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榜样作用。
从整体来看行为主义在消退,但是在生活中用的很多,比如强化,在焦点上就是关注什么得到什么。还有惩罚,厌恶疗法。
消退的原因就在于行为主义研究核心是刺激——反应。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