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无聊的的一天,写写东西证明我没有浪费这有点冷的一天。
9月份辞职了,30岁,未婚未育,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工作无男朋友,这是我辞掉的第4份工作,也是我“七无”状态。好巧不巧,每一份工作也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再加上各种劣势BUFF叠加,看起来真的没救了。
脑子:现在的人只想展示、炫耀自己高光辉煌的一面;落魄无助,迷惘不堪的一面藏着掖着生怕被熟人发现笑话,人的本性吧,我也是这样,也许正因为这样很多人终身无法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换不上一件量身定做的新衣。
我:这次,我决定脱下我的长衫。
脑子:也许是一次枯木逢春的蜕变,又也许是一场滑稽的裸奔。
我:无所谓,反正已经离疯不远了,可能......已经癫狂了,那就更彻底一些,Passion!
我:从小也是别人家的优秀孩子,享受着来自老师,同学和同学爸爸妈妈的赞美,没想到似乎从高四那年起,我的一切像脱缰的野马,不可控制,眼前的一切置身迷雾之中,一直寻找,一直迷茫,开始讨厌自己,埋怨家人,我从一个无所畏惧,充满自信、活力和勇气的人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无奈一笑......)
讨厌自己的听话,埋怨父母的自作主张
高三分班那年,我本不该告诉父母这件事的,奈何骨子里的那种“听话”鬼使神差的告诉了他们这个消息,当时我的偏科还是有点严重的,主要理工差,文史强一些,我爸就觉得那就学文史,什么强就学什么。其实,在他看来,我是被寄予厚望的,应该一直展示优秀,受他的“指点”,我放弃了原本在一起嘻嘻笑笑玩了两年的男女同学,放弃了一个平衡健康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后面就知道了),来到了一个几乎全班都是女生的班级。
在这个班级里,几乎都是因为理科成绩差所以才来文科班的,真正喜欢的没有几个,老师们也心知肚明。我也成为了老师的重点栽培对象,同样收到了来自同学的羡慕,来自家长们的赞美,我爸也是,每次开家长会腰杆子挺的很直。
俗话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这样一个几乎90%都是女生的环境中,那这台戏该有多精彩。我作为班里的班长,深知大大小小有好几个小团体,像极了韩剧里演的那种,每天讨论的话题也是围绕“男明星”“外貌”“谁喜欢谁,谁讨厌谁”“谁家有钱,谁家没钱”“今天跟这个交朋友,明天和那个绝交”等等,偶尔也会在后面蛐蛐一下我,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变得多疑,敏感,脆弱,还有点外貌焦虑,心思也未能完全放在学习上了。后来,高考确实也考的并非特别理想,普通二本的水平,家里人并不是很开心,我看出了父母的一丝失望,虽然考虑到我的心情没有过多的说什么,但是已经似乎做出了接下来的决定:复读。
我自己的内心是不情愿的,第一我本来就上学晚,已经在同班同学中差1-3岁了,第二同届的好朋友都奔赴大学,而我再复读,无形之中和他们的差距更拉大了,一本也好二本也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比较喜欢法学),我坚信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这是我第一次和父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复读,一定考上一本。这样的“博弈胶着”一直持续到二本填报志愿结束,我如愿填写了天津一所学校法学专业的征集志愿,不如愿的是我爸又觉得法学专业太冷门了,后面不好就业,一直心系“要上一本大学才有前途”,迫于对他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迫于我对他大人的信任,迫于我长久“听话”的性格,我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从那时起,我变得不愿意说话,不愿意交朋友。就像是看着一艘载着欢声笑语,斗志昂扬的小伙伴们,驶向未来的冒险之船,慢慢的从我眼里越行越远,而我本该也是毫无疑问坐在船上和他们一样嬉笑打闹的,可是此刻却被留在了孤岛上,孤独和落寞第一次充斥着我的眼睛。
脑子:如果当时坚持己见,会不会没有今后的这么迷茫。
我: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当下。拿到什么样的牌,怎么打还得看自己。
脑子:有时候会埋怨父母,自作主张,目光短浅,还有点操纵欲,也许他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可是转念一想,也怪不得他们,他们就和大部分的普普通通的老老实实的中国农民老百姓一样,有多少人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吃得饱穿得暖还有书读呢?他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他们能触及所及所看到的一方小世界,所以能为子女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现在读过书的人越来越多,通过看手机,旅行看到的风景也越来越美,视野也越来越大。10年前你吃过的冰淇凌,蛋糕,巧克力我现在才吃,10年前你坐过的小汽车我现在才坐,10年前你用过的电脑我现在才用,10年前你读过的外国原版小说我现在才读.......我一直在追寻你的步伐,一直不断地接近真相和答案,知道所有的一切浮现在眼前,我理解,我释怀,我接受,我的爸爸妈妈也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我也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一个人一辈子可以普通,但不能平庸。
我:是的,不论拿到什么样的牌,也应该努力积极的把他打完,在想怎么打才能更好看一点时,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脑子:脱下的长衫就让它随风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