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学到的学习模型,它告诉我们,任何能力的学习必须经过这四个阶段:
(下面所说的“知”代表知识、知道,“能”代表技能、能力)
第一个阶段叫做无知无能-----你既不知道怎么做,也做不好。
第二个阶段叫做有知无能-----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你做不好。
第三个阶段叫做有知有能-----你既知道怎么做,也有能力能做好。
第四个阶段叫做无知有能-----你不用刻意去做,也还是能做好。
第一阶段的你无知无能是小白的状态,这时候你既不知道某个知识,当然更不可能使用它去将事情做好。
当你通过学习进入到有知无能的第二阶段,这时候的你知道了某个知识的存在,但你仅仅只是知道而已,并不会正确地使用它。
当你通过刻意练习,将这个知识去践行使用,慢慢你的能力得到提升,就进入了有知有能的第三个阶段。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再是小白了,当你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你可以将事情做好,但离高手还有一段距离。
要想达到高手的第四阶段---无知有能,你需要反复刻意练习,直到将这项知识所转化的技能内化到自己身体中,这时的你已经不用刻意去做,你都能将事情做好了。
比如我们小时候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时,由于没骑过,你当然不会骑,这时候的你就是无知无能。
这时你爸爸告诉你:“ 骑车时需要双手握紧车把手,两眼别看轮胎处,要看向前方的路,同时双脚交替登脚踏板。” 当你知道了这些骑车方法时,你就进入到有知无能的阶段,这时的你虽然知道该怎么骑,但因为没有实践过,其实还不会骑。
这时你爸爸帮你扶着车尾,让你骑在车上一边扶着你,一边继续教你,你按着之前爸爸教你的方法,随着双脚不停地登脚踏板,车真的向前走起来了,随着你多次的刻意练习,你已经可以不需要爸爸扶也能自己骑着走,但你骑行时还是需要十分集中注意力在骑车上。这时的你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有知有能。
随着你骑行时间越来越久,骑行的路越来越长,你会发现某一天,你可以一边哼着歌,一边看着风景,一边骑行,有时可能还会放空自己,这时的你已经进入到第四阶段—无知有能,你无需去想怎么骑也不会摔倒,好像本能地你就会骑车一样。
所有的能力都是这样逐渐练成的,不管是讲课能力,写作能力,还是管理能力,都有这四个阶段。
从 无知无能 到 有知无能 主要靠 学习。
从 有知无能 到 有知有能 主要靠 练习。
从 有知有能 到 无知有能 主要靠 反复练习。
大部分人之所以一直练不好某项能力,就是因为他特别容易地度过了从无知无能到有知无能的过程,却很难迈过从有知无能到有知有能的过程。
为什么?
因为学习是有瞬间快感的,大家一定也体验过,突然学习到某个新知识与新技能当时的愉悦感觉,但是练习却是一个持续、缓慢而又渐进的甚至充满着挫败感的过程。
如果这个人受不了挫败感,他就一点都不愿意练习了,更不要谈熟练了。
知道了学习必须经历这些过程,我们在学习任何新技能时就需要多给自己一些耐心,你需要内心十分清楚,任何一项能力的取得都要靠看似枯燥的、缓慢的刻意练习的过程,这是获得能力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是不允许你取巧偷懒的。
让我们再看看这句话:“ 从小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时的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因为听过很多道理的你仅仅处于学习的第二阶段—有知无能,这时的你当然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些听到的道理去指导你的人生选择,最后过不好这一生就是一个可预见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