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二晚上听了赵周老师的分享,拆书法我一直在用。具体分享如下:
写作法宝赘语中说:用私人朋友来区分生意朋友,结果使语言和友谊都贬值了。拆书便签:I,以后说话避免类似赘语,例如我的私人医生,我的私人设计师。A1,以前觉得加上私人高大上。A2,突然领悟,越是这方面匮乏的人,越会去炫耀。
风格中说:你在忙于想着自己甚至还未开始的文章写完之后所要承担的最大责任,而你发誓要对这一任务称职,于是四处找大词,并且一头栽进去。拆书便签:I,我一直幻想成为培训师之后的神采飞扬。A1,我把注意力指向了结果,但并未关注过程,即我怎样达到。A2,多去想读完培训手册之后会是什么样,读完十本培训类书籍是什么样。
读者中说:编辑和读者并不知道想读什么,他们是读了之后才知道的。拆书:I,乔布斯说,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创造出来,他们就需要了。A1,以前认为写作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去迎合。A2,这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机制,我们每个人最想的其实还是做自己,只有以自己为中心,才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词语中说;如果你不培养一种对词语的尊重和语义细微差别的兴趣,就不可能成为留有印记的作家。拆书:I,词语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就像我们的身体,词语是细胞,毛细血管,神经元。A1,从来不觉得同义词在写文章时有多大用,现在领教了。A2,尊重不是人与人的专属,以谦卑之心体验世界万物。
留意其他作家选词的方式,写作不是看快,是独创性。通过阅读那些在做我也想做之事的男男女女的作品,同时竭力琢磨事如何实现的,按照最佳样板来培养自己。I,学习最初源自于模仿,想做什么,就以最佳样板为榜样。A1,以前没有想过榜样的问题,觉得是做到一定程度才会遇到。A2,也许我想做培训师,首先去看培训视频,看别的讲师是怎么做的。还有一个便签,I,留意别人文章的简洁度,看别人为什么写好好或者不好。A1,从不看别人文章,打卡只是为了不被扣钱。A2,多关注别人的创作,同时规划好时间。
以后我还会用这种方法去挖掘书中的每一分营养,拆书,确实能拆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