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乳喂养多久比较好?
不管采用何种喂养方式,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所以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就是喂养的“验金石”,我们要做好宝宝身高、体重的记录,并密切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曲线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学的调整,而不是追寻固定的过程。
目前,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为6个月,6个月之后开始添加辅食。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婴儿生命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在6月龄时添加有足够营养和安全的补充(固体)食品,并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中国营养学会:最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
原中国卫生部: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然后在引入固体食物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1岁,如果妈妈和婴儿都期望的话,建议母乳喂养至更久。
从营养成分分析来看,母乳营养素含量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调整成分,4-6个月时母乳营养素含量逐渐降低,开始添加辅食后,随着添加的种类和数量也会逐渐增多,母乳与辅食的搭配正好符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奶变稀了,是不是营养少了?
“母乳会根据您宝宝的成长需要在随时变化。第二年,妈妈分泌的乳汁明显地提高了脂肪量和能量,血清素和溶解酵素也在不断增加,离乳期间随着奶量的下降,保护因子在乳汁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程度都增加了,并为孩子和妈妈的润芳在整个泌乳期都能提供保护。”——国际母乳会
初乳。产后5-7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它比后来的乳汁要显得稠且黄,含有更多的抗体和白细胞。初乳中含有生长因子,可刺激小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也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作了准备,并能防止过敏性物质的刺激。初乳量虽然少,但对正常宝宝来说已经足够了
过渡乳。产后7 -14天间的乳汁,叫“过渡乳”,是“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乳中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乳糖量逐渐增加。
成熟乳。产后2周开始,母亲的乳汁分泌量会明显增加,而且外观与成分也有所变化,乳汁呈淡绿色的水样液体,这就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以供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成熟乳”。由于“成熟乳”看上去有点稀,有些妈妈会认为自己的奶太稀薄,没有营养。其实这些乳汁营养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所以,母乳会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调整成分,这是正常的、自然的过程。母乳颜色、浓度的变化不代表营养少了。
三、哺乳过程中,母乳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
哺乳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就好像做运动之前需要几分钟时间热身,将手脚活动开来,才能避免受伤,更好的达到锻炼的目的一样。细心的妈妈观察到同一次哺乳过程中,乳汁前后的颜色不同,是因为乳汁中水的比例和营养成分不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乳汁出现问题。
哺乳过程中前期产生的奶称为“前奶”。前奶看起来比较清淡、轻薄。因为前奶中水份含量较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不需要补充额外的水份。前奶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糖份、维生素,矿物质和免疫成分等。
相应的,哺乳过程中后期产生的奶称为“后奶”。后奶颜色乳白并且比较浓稠。它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能提供许多热量,使宝宝容易产生饱腹感。
tips:有的妈妈会因为乳汁过多产生胀痛感,在喂奶前后轻轻地按摩乳房有助于减轻乳房胀痛。
四、 母乳和牛奶哪里不一样
母乳和牛乳成分不一样,具体来说包括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矿物质,维生素,免疫成分等。有了这些营养物质,母乳喂养的宝宝超重和肥胖几率更低。
含优质蛋白质,并且易于婴儿吸收。虽然母乳的蛋白质总量低于牛乳,但乳清蛋白比例高,酪蛋白比例低,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母乳更易于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较多的牛磺酸,利于婴儿生长发育需要。
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母乳中所含脂肪高于牛乳,且含有脂酶,易于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及α-亚麻酸,可防止婴儿湿疹的发生。母乳中还含有花生四烯酸和DHA,可满足婴儿脑部及视网膜发育的需要。
含丰富的乳糖。乳糖有利于肠道内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的生长,有利于正常菌群的形成。
矿物质。母乳中钙、钠、钾、磷、氯的含量低于牛乳,但能够满足婴儿对钙的需要。母乳和牛奶中铁的含量都比较低,但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于牛乳。
维生素。乳母膳食营养充足时,婴儿头6个月内所需的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等基本上可从母乳中得到满足。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较少,但若能经常晒太阳亦很少发生佝偻病。每100ml母乳中含维生素C4mg,可满足婴儿的需要,而牛乳中的维生素C因加热常被破坏。
免疫成分。母乳中含有所有类型球蛋白,初乳中含量最高,特别是分泌性IgA,可起到直接的抗体作用,以防细菌、病毒的入侵。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蛋白,在出生后一年内持续存在。这种蛋白能抑制胃肠道中某些铁依赖细菌,如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繁殖,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溶菌酶、免疫活性细胞均能起到预防感染及免疫调节作用。
五、 如何控制母乳喂养频率?
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可以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一般来说:
但妈妈们不能从一开始就强求宝宝按照固定的喂养间隔时间进食,一定要意识到宝宝自己能够分辨饥饿和饱足,在宝宝身高/身长、体重发育正常的情况下,相信自己的孩子才是最佳育儿指导,ta会告诉我们她想吃什么,吃够了没有,什么时候要吃
六、 如何判断孩子形成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适宜的母乳喂养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喂养宝宝每天的排便次数容易偏多且偏稀,这不代表宝宝患有腹泻,而是因为母乳中富含低聚糖,每升母乳中含有12到14克的低聚糖,低聚糖是肠道中的益生菌双歧杆菌的食物,被双歧杆菌分解后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短链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同时也为结肠细胞提供了营养。所以母乳喂养带来的轻微腹泻是健康的标志。
在最初的几周,鼓励每24小时进行8到12次的母乳喂养。如果母乳喂养适宜,喂养的次数可以降至每24小时8次,宝宝的最长无喂养睡眠可以达到五小时。
另外,宝宝饥饿的早期体征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面部表情增加,精神不集中等,哭闹是饥饿的晚期体征。
七、宝宝的吃奶量与推荐量不同怎么办?
宝宝的吃奶量是随着生长发育变化的过程。刚刚出生的几天,宝宝每次的饮奶量可能少到只有一小勺(5毫升),4-5天之后可能达到30毫升,1周之后每次会有60-80毫升的饮奶量,到了快满月的时候,宝宝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达到720毫升!随着宝宝生长,胃容量不断增大,每次的喂养量也逐渐增加。
许多家长朋友会纠结于孩子的吃奶量是否与推荐量相同,但是我们更应该时刻记住的是,所有的建议都是原则性的,作为参考和指导,所以任何一项推荐都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不是说所有的推荐都与孩子完全符合,家长应该根据推荐原则,结合孩子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食谱和食量。
专家和书本中推荐每天7到8次的婴幼儿喂养次数,间隔时间绝对不是机械的24除以7或8。良好的喂养习惯应该是每天7到8次,孩子清醒时间较长时可以间隔2.5小时就喂养,睡眠时间较长,可以5到6小时再喂养一次。
孩子每天应该只有1次长睡眠,最好是能够引导到夜间,如果不行也不用强迫孩子。同样,如果孩子有长睡眠的习惯,也不用在睡眠时将孩子弄醒,喂养母乳。
八、妈妈的乳汁分泌过多怎么办?
如果妈妈的乳汁分泌过多,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直接母乳喂养,可以使用吸奶泵将乳汁抽出,使用专业的储奶袋存储,待需要时再次使用。
最好是使用电动的吸奶泵抽吸乳房,将抽吸出的乳汁放到专业的储奶袋内,排尽空气密封保存。如果12小时内给孩子喂养,可以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如果超过12小时,就应该放置于冷冻室保存。给孩子喂养前将储奶袋放到温水里,再去除储奶袋的封条,把温热后的母乳倒入奶瓶喂养。温热解冻母乳的过程不宜过快,否则会出现层析和腥味。而放在冷藏室内母乳一般可以保存3到6个月,只是在解冻母乳时最好有计划,因为冷冻的母乳只能解冻一次,所以最好以宝宝一次能够吃完的量装好,比如150毫升左右。
九、宝宝哭闹是不是饿了/没吃饱?
婴儿哭闹并不都是饥饿所致,常见的原因还可能是婴儿肠绞痛。婴儿肠绞痛的发生率在16~26%之间,主要是由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常见诱发因素为更换配方奶粉。肠绞痛时,应该让婴儿尽可能多趴着,顺时针按摩腹部,服二甲硅油和益生菌等方法,都可以缓解肠绞痛。所以婴儿哭闹不都是饥饿所致。
十、母乳喂养过频繁会使婴儿肥胖吗?
母乳喂养过于频繁,会使婴儿出现肥胖的情况。4到6个月内,因而容易出现肠绞痛的现象,肠绞痛的婴儿容易经常哭闹,家长往往误以为是孩子饥饿的症状,而喂养过频,对于已经出现肥胖现象的婴儿,家长,不可能以节食的方式控制婴儿体重增长,而应该尽可能的增加婴儿的运动,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在清醒和喂奶的时候,尽可能多趴着,因为俯卧可以增加孩子运动消耗,同时对神经系统和肌肉发育非常有利,只要孩子情绪好,家长不用担心他,这会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