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水君之
史书上,总会记载一些有名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有将军和冲锋陷阵的排头兵;也会有注定留守在城里等候众人归来的守城将士。
世间本矛盾,有攻必有守;但是一部分守城将士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好男儿就应该冲锋陷阵,在战场上显示威风,守城则是一种实力不足的表现。因为相比进攻,防守会很容易。所以这些人,往往不屑于防守,会在主将面前尽力表现自己年轻有为,把守城的任务推给其他人,甚至是年老体弱者。
《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是偏爱进攻不喜防守的典型例子。每次出征,他都要向宋江哥哥请求冲在前面,做个前锋。每一次让他守城,他都会十分不悦,说大哥偏心。
这时就不得不佩服宋江的智慧了,虽然说在众位读者的眼中,他可能是奸诈小人。但是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充分地显示出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做领导不容易;做一个有心计善权谋的领导更不容易。
宋江在面对李逵的时候,大概意思是说:“不是守城就没有作用,在有些时候,守城的偏偏起着最大的作用。你就不吃酒不闹事守在这里,等候我们的好消息。”
再次看到这个片段,就会理解到宋江独有的智慧:既给李逵吃了定心丸,让他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其次说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守城不一定没有作用,有时防守反倒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之下,即使攻城力量再强大,若守城力量薄弱,也会满盘皆输。
战争中,普遍的地形都是易守难攻,所以很多人放弃驻守的机会也要上战场请功。可是他们没有想过,万一轮到别人来攻打他们,而他们驻守的城池恰好处于平原、不险不崎、难设障碍、易攻难守呢?
或者说敌营擅出谋划策,想办法调虎离山、围魏救赵,或者干脆联系个其他国家玩“假道灭虢”。假意把你所有的兵力引至主战场,却援引更大的兵力去剿杀你本来的营地。在那种情况之下,假如你一开始选择了进攻,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明明你选择上战场,是为了争取更多权位,结果你想要的东西全让守城兵力得到了。心里是辛酸呢,咒诅呢,还是哀叹自己点背呢?
假如你有一定实力,那么高层领导让你驻守,一定有他的理由。
像是对抗司马懿的“空城计”,诸葛亮亲自守城。以不变应万变,居然真的吓退了司马懿之兵。那种泰然自若,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没看出那座城真的空无一人!
我承认司马仲达是一只卧虎,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还是没敌过诸葛孔明这一条藏龙。
司马仲达,思维缜密,宽广而豁达;诸葛孔明,管中窥豹,透孔可见明。伯仲叔季,终究在守城智慧上,仲达不如孔明,他的字,也暗示了他虽和孔明竞争。但心不净,思维又过于广远,只能收获千年老二的地位。同时也说明,守城比攻城更需要智慧。
攻城只需要琢磨出城墙的突破口,再派排头兵蛮干即可。
但是诸葛亮这一次的守城,却生动演绎了什么叫“不战而驱人之兵”。
所以当首领让你守城时,不要着急气馁。
也许他不是认为你没能力,而是你非常有能力。
因为只有你能承担得起这艰巨的守城之责。
相反老人和年轻的士兵需要冲上战场。
年轻人要在行伍中锻炼自己,累积战斗经验换取不败之名。
老人则需要最后一搏的勇气,只有向前冲才会获得更多。
思来想后,能承担起守城之责的人,也就是你了。
所以,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要意气用事。说不定,成败就掌握在你守城的瞬间。一战过后,所有的赏赐都将归于你。
有的读者说了,你说了这么多,放在现实也没有用啊。先别急着反驳,把这个观点提出来,就一定是有用的。
假如在你的身边所有人都晋升了,领导却让你留在本部门培训和指导新人,元芳你怎么看?
假如你也考了公务员,而且报了大城市,出结果之后偏偏被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或者一直想离开的家乡录取了。元芳你又怎么看?
我不去,那不是我的实力;我每天对着月亮惆怅哭天抹泪;我每天向领导说明我多有作为……
但是事情往往有时就像古代的战争,不尽如人意。
与其争辩自己很好,还不如把时间合理利用,用抱怨的时间提升自己。用难过的时间找回自己。
你认为留在原部门带领新人前进是领导对你的歧视,有的人甚至不惜因此跳槽。但是你没有想过,若干年后,当你手下的新人崛起,给你带来的也许是你想象不到的平步青云。
当你流年不利,真的只考中了家乡的公务员,那就把全身心扑在家乡建设上吧。说不定当家乡真正有所发展的时候,你收获的比贸然离开要多。
在危急情况之下,兵临城下之时。留守尤为重要,甚至高于冲锋。
无论何时,留守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与其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如放正心态,把握现在,了解自己真实的价值。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