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
……最开始,其中一方在抱怨另外一方不陪自己。那当TA这么讲的时候,可能他的那个表达的模式还是仅仅是停留在抱怨层面。一般来说,我们说在亲密伴侣的互动当中,如果只是抱怨,用个通俗的话讲“无伤大雅”啊,就是抱怨。
什么叫抱怨呢?抱怨就是我带着一点情绪,对你做的某件事情本身,我来发发牢骚。那如果抱怨的时候对方愿意回应,比如说原因,于是稍微软一点说,比如说类似于说,“哎呀,亲爱的,不好意思啊,今天太忙了,忘了你”。
这个抱怨我们发在临床上做下来,发现它不但无害,它还有点小用处。但是这个抱怨如果上升到什么情况就容易破坏亲密亲密关系的质量和体验呢?那就是上升到冲突升级和指责的程度,那就是说,说的直接直接点,就是对对方的人格开始进行一个评价。
在刚才这个后半段的互动里面,大家能看到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对对方的做法进行评价了,对吧?
比如说一方会说,那在你心里,肯定我就不重要吗?然后你因为你平时都可以陪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为什么就不能陪我了?
你也能看到,当一方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另外一方的本人反应是:你现在要要来讨论的时候,我“在不在乎你”这个问题吗?
你看当对方在这么说的时候,明显对方的这个反应就是我们所谓的“防御的反应”。我们也能看到:当一方越辩护的时候,另外一方就越抱怨。所以,如果是作为这类群体的咨询师呢,可能我们还是要回到邀请他们去讨论这个互动的模式层面。可能我会说:
我想知道,这种一个人不断的抱怨,说一个人怎么怎么样,然后另外一个人不断的解释的这样的相处的方式,你们用这样的方式沟通有多长时间啊?
你们之前遇到问题是用这样的方式沟通吗?
在你们过去这么长时间的沟通里面,有没有哪怕一次你们没有用这种“一个追一个逃”的方式来沟通的情况,或者用相互攻击的方式来沟通的情况?
有的话,那个时候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呢,是一方面希望帮助的情伴侣能够澄清他们现在这个互动模式究竟卡在哪里;另外一方面,也帮他们去找资源,看看在他们过去的互动当中,有没有他们都还比较满意的解决类似冲突的一个经验,我不会直接去给建议。因为我相信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不会比这对情侣更了解他们各自需要什么。所以这个时候,可能我不会马上跟他们说,你们分手吧。如果咨询是这样具体的话,可能就体现出平时有自己的一个模式,那就是有可能是存在“非黑即白”,就是看到冲突都解决不了,那咱们就散了。但如果是我们咨询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的话,实际上对于我们和这些来访家庭寻找新的冲突解决办法,本身可能帮助是不大的。
我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假设,就是我在猜测抱怨的这一方,可能他自己从小和他的养育者相处的时候,依恋方面可能有一些缺失或者遗憾。所以我可能会问一下抱怨的这一方说:“唉,你这种感觉以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有吗?你之前有过其他的感情吗?在前面的感情里面会有吗?当你看到他好像回来不回应你的时候,你心里面的感觉是怎么样?只是觉得不舒服,还是说有一些恐慌,或者说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不安?所以说这个是需要和各自的原生家庭做连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