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伢赞
第一次知道“愚人节”是在初中时期,有同学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着,诸如“老师来了!”、“老师叫你去一趟办公室!”、“我看到你爸来学校了!”被愚弄的同学一脸懵,开玩笑的人在一旁哈哈大笑。更有甚者,开的玩笑没了边界。“你爸被人撞了!”、“你们家着火了!”这些所谓的玩笑一点不好笑,深深伤害了被愚弄者。愚人节应当以轻松欢乐为主题,而不是失了分寸。
那时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身体、心理巨大变化下,在学业压力下,平日里男女同学之间已不再说太多话,互动交流更是锐减。青春期的孩子们朝气蓬勃,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但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长辈相处,这些人际交往类话题,成了一道坎。喷发与压抑交织着,孩童的天真与成人的成熟交替着。大家在愚人节这一天肆意挥霍着,得意而忘了形。过分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大家在一起乐开怀。等年龄大了,大家便不再热衷愚人节了。高中以后再说什么愚人的话,倒显得自己幼稚了。现在呢,人到中年,同龄人就更不关注“愚人节”,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哪有闲情逸致去开玩笑呢。
看到日历上这特别的日子,虽不过节,仍有怀缅。
特地去查询“愚人节”的由来:1564年法国皇帝查理九世宣布全国改用格雷果里历法,于是在原先在4月1日举行的新年活动被提前到了1月1日。而这样的改革遭到了守旧者的反对,他们依然在旧历纪年法4月1日这天过新年,举行活动,互赠礼品。革新派对守旧派的做法大家嘲弄,便在4月1日假装以庆祝新年活动为由,骗取守旧派前来参加活动并赠送假礼品。上当受骗的守旧派被称为“四月的傻瓜”或“上钩的鱼”。就这样,本是党派之间的相互愚弄行为,最终发展成了“愚人节”,并流传到各地,受到大家的喜爱。
岁数大了,对于年轻人喜爱的节日“愚人节”、“情人节”之类的不再热衷参与,但是对各类节日的来源倒是会追溯一下。或是一个小故事,或是神话传说,或是某段历史。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过节,不如了解它们的过往,更加深刻认识这个节。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