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终身成长》这本书以前,其实已经有很强烈的认识——成长是一生的事。
儿时,这个认知并不明显。只觉得每天周而复始,学好语数外,学好各门课程,高考选个专业,上个大学,人生也就这样了。还好行动上未曾停止过对自己的修炼。从小练习书法是父母的引领,做学生工作是兴趣使然,喜欢数学也是因为对老师的喜爱。殊不知这些坚持已经为自己奠定了许多终身成长的素质,尽管那个时候终身成长在脑子里,并没有什么概念。
上大学的时候更加刻意地去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演讲还是管理,专业能力还是实践能力,从未停止过操练。大学毕业选工作的时候,手上有一堆好的offer。当想到这些offer将给自己的是一个稳定的、朝九晚五的,而且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和生活,心里是那样的不甘。于是在诸多选择面前,自己却实在想不通做什么合适的时候,选择了继续深造,一直深造到不能再读为止。
其实这样的一种成长会带有一点盲目性,让自己走了一些弯路,尽管也算是成长不止,努力不懈。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大学时无论如何都不想做的工作。但是就在这样个岗位上,我学会了静心学习和钻研。十年的磨砺,让我在自己的领域上也算是触类旁通。诸多的经历中,一次次的努力不过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有选择的那个人。
很多时候也会遇到瓶颈。在这种时候,过往对某些事坚持不懈的经历,会鼓励自己继续前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发掘经验,其实这就是成长性思维。正是这种思维让自己始终乐观的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地鸡毛,面对纷论繁杂的各种麻烦。
沮丧时及时收拾心情,开心时告诫自己不可得意忘形。带着成长型的思维去成长,而不是像固定思维那样认定结局不变,这样才不枉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