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绩效的逻辑,是什么阻止了下属更好的表现?昨天我们聊了企业教练的先驱添高威提出的一个经典理论,更好的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有一个经典公式,那就是:
绩效=潜能-干扰
在添高威看来,一个人表现不佳,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潜能,而是因为有更多的干扰呈现,因而降低了他们的表现。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玻璃杯子中放了一些跳蚤,发现这些跳蚤立刻可以很轻松容易的就跳出来。根据测试啊,跳蚤跳得高度可以超出他们身体的100倍以上;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些跳蚤放到加有盖子的杯子里,结果听到“碰…碰…”的轻微的声音,跳蚤并没用因为没有跳出来而放弃他们的习性,因为它们的生活就是不停的跳啊跳…一次一次的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调整了玻璃罩的高度,这样这些跳蚤有一次次的跳动又一次次听到“碰…碰…”的轻微的声音,跳蚤再一次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就这样一次次调整,直到玻璃罩接近了瓶底,最后实验者轻轻的把玻璃罩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被拿掉,它们已经从一个跳蚤变成了爬蚤。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面放上酒精灯,并且电商一把火,不到5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很自然的发挥出求生的本能,是否会被撞,全部都跳出了玻璃杯。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干扰和潜能这样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跳蚤它们是有潜力跳出玻璃杯的,但是“干扰”的存在却让擅于跳的跳蚤变成了一个个爬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玻璃罩不仅罩在杯子上,而是罩在了跳蚤的潜意识里面和它们的“信念”上,于是它们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就这样被扼杀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下属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敢去追求更大的挑战与目标。不是追求不到,而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太多的干扰。干扰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时刻都是存在的,因为人类是有思想的,时刻都在思考。有资料表明,每个人从生到死每一天都会有5万到8万个年头,连绵不绝,而这些念头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呢?其实很少。所以从表面看,干扰是来自于外界,但是其实所有的干扰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于人民对于外界的看法和态度,来自于心里的恐惧、担心、嫉妒、紧张、压力等等…一些负面的想法,甚至来自于自己想做得更好、不负众望、超越自己等等正面积极的念头,因为有的时候任何想法都会成为我们的干扰。一个人的表现不佳,并不是他没有潜能,而是因为有干扰存在,从而降低他的表现。这些想法造成了干扰,干扰影响了行动,从而妨碍了潜能的发挥。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干扰的想法?这就是每个人的经历和教育所导致的固有的心智模式。小时候,人民并没有“恐惧”“担心”这些字眼,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不怕说错话,不担心被别人笑话,等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周围给我们的回应,让我们行成了无数的“应该”的信念和我们的思考习惯。这些回应都来自父母、老师,还有以及我们的朋友,还有我们公司的上司。他们对我我们做的事情,经常给予很多指责,还有要求、打骂、嘲讽等等这样的回音,日积月累,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对于世界的价值判断,心态的反应和我们的行为习惯。教练型的领导者是支持下属降低他们的干扰,同时支持到下属看到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一个人看到了可能性才愿意去做事情,他才会从内心产生行动的张力,才愿意去付绪行动。人一旦开始了新的步伐,而且从中获到了成果的时候,便会渐渐地脱离就有旧有的习惯,坚定地迈向新的道路。我们经常把教练型的领导人形容成为一个挖金矿的人。当我们在挖金矿的时候挖出来的土一定是很多的,这些土就是我们的干扰,只有这些土被去除了,金子才会被绽放出来。我们就是一个挖金矿的矿工啊!我们要学会等待。那么如何让这个等待的过程变得更短呢?如何通过沟通的方式降低下属的干扰呢?我们明天继续分享。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一个理论:绩效=潜能-干扰;
一个故事:跳蚤的故事;
一种思维:矿工思维;
一个实践:多关注下属内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