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葩说上面有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一周陪伴孩子不足12小时不能当爸爸!”
如果各位父母你们是辩论选手,你们会持有什么观点呢?是支持还是反对?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辩论者颜如晶说的那段话,她说:孩子的这一生唯一的观众就是父母,其他人都是后面加入的,连续剧错了过可以补,可以找时间再回看,但孩子这一生的连续剧错过了,以后就永远看不了了。对于父母陪伴的重要性以及缺少陪伴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前面都分享过很多了,想必大家应该也都意识到了,这里也不再重复。
这里更想和父母们分享一下奇葩说官方微博后续出的一个采访视频,视屏中采访了好几位爸爸,一开始大部分的爸爸都觉得自己是好爸爸,有一位爸爸说:“我觉得自己算一位合格的爸爸吧,像在学习和教育上面,我给她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像什么钢琴、英语、各种各样的,反正就希望他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还有一位爸爸说“我虽然不能经常陪孩子,但我能给孩子一些经济上的支持,所以应该还算一个称职的爸爸吧。”
但父母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要的是这些吗?
在后面采访孩子的过程中,节目组先让孩子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当孩子选好后,节目组又问孩子“这个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选择哪个?”孩子们都选择了爸爸陪自己玩一天。面对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的诱惑孩子们却能毫不犹豫的选择爸爸的陪伴,孩子们说“爸爸平时陪我的时间很少,我想让他陪我玩一天。”
接着导演组又给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爸爸一周陪你的时间少于12个小时,你就不能叫他爸爸了,你同意吗?”孩子们说“不同意,因为他是我的爸爸呀,因为他是我最好的爸爸呀,爸爸挣钱很辛苦太不容易了,我也想给他煮几碗火腿肠面。”
孩子都可以能这么的体谅父母,为什么父母就不能也为我们的孩子想想呢?一直都在强调陪伴不是长时间的陪着,而是哪怕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关注,哪怕是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都这么爱着他。
在某个论坛上有人说“不是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不是每个孩子的父母不用上夜班,不是每个孩子的父母9点上班3点下班,不是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周末或者单休,社会保障机制没有,有些建议都是白扯。”这个人这个指的建议就是“陪伴孩子。”
面对这一句话各位父母是不是觉得说的也很现实呢?似乎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接着马上就有一位网友回复“人家的父母为什么是公务员,人家为什么不用上夜班,人家为什么就有空陪孩子,因为人家是孩子的时候在努力,在好好学习,现在改变的阶层,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财务时间自由,你当年没有努力,现在你当然没有时间陪孩子。”
也许网上的一些言论都带些个人色彩,但从他们的这些言论中却能让我们认真反省自己,有句话叫做有多大的能耐做多大的事情,也许有一些境况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但无论哪种境况它和陪伴孩子从来都不是冲突的,我们一直所说的陪伴并不是和孩子长时间的呆在一起。
但有一份调查表明97.2%的家长都会花时间陪伴孩子,可他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全情投入,经常开小差,他们会在陪伴过程中做家务,看朋友圈、刷微博,和朋友打电话,聊微信,看电视、听音乐或者处理其他的事情。
你也是这样陪伴孩子的吗?这种陪伴不过是父母自欺欺人的陪伴孩子罢了。
正如辩证选手傅首尔所说:“孩子宁愿要一个挂名的爸爸,也不想没有爸爸,你为什么不能稍微努努力,让他有个实实在在的爸爸。”
同时更加希望意识到陪伴重要性的父母也能注重陪伴中的质量,让每一分钟的陪伴都变得有价值。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部不能回看的连续剧,请永远不要错过精彩的每一幕。
如果你现在仅仅只是忙着赚钱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人”那么你赚再多的钱也不够他挥霍的,但是如果你现在意识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意识到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孩子的精神食粮比物质食粮更加重要,而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长大“成人”时,他一个月赚的钱可能会比你一年赚的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