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 著)是描述美国在1932-1972年之间的断代史,读这一套书就像拿着特写镜头去观察当时的社会,正好赶上美国从最低谷(大萧条)到复苏和崛起的过程中很多关键时刻,读起来可谓大气磅礴,读得我心潮澎湃,一直想着写个书评与大家分享。但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像是一段段新闻报道的堆砌,虽然够真实和细节,但是逻辑性和可读性极差,也导致很难快速理出一个书评的思路。因此,打算先把书中有代表性的片段摘录下来,不仅可以与各位友友分享本书的精彩片段,还可以慢慢整理全书的逻辑,希望最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书评。
下面是描述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真实到不敢相信,感觉离亡国真的只差一步。大萧条开始的时候在任总统是胡佛,胡佛相信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对大萧条一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导致大萧条越发严重,也彻底失去了民众的支持。1932年,罗斯福以472票:59票打败胡佛,当选新一任总统,据说这是子林肯以212票:12票击败麦克莱轮之后,优势最大的胜利。当时有人就说:如果罗斯福是另一个胡佛,美国将紧随7个拉丁美洲国家的步伐,面临政府被大萧条难民推翻的境况。
1932年2月,一个被房东赶走的人告诉《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我到底怎么了》我竟然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1932年6月,常春藤盟校应届毕业生加入21974名其他学校毕业生队伍,开始找工作。那时,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操作员都要求用用学士学位。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但也有特例,比如从亨特学院毕业的20岁毕业生西尔维娅·菲尔德·波特,她从英语专业转到经济学专业,原因是她后来说的“想知道为什么我周围的一切都在崩溃,为什么人们会失去工作。”
美国钢铁公司是重工业的龙头企业,当年只卖出了产能的19.1%。因为美国机车公司不需要太多刚才。20世纪20年代,美国机车公司已达到平均每年售出600台机车的水平,但在1932年只售出了1台。
因为贫穷被认为是可耻的,所以人们常常向邻居隐瞒真实情况而且总能瞒过去。人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街对面的家庭。每天总是在同一时间穿着整洁离开家的年轻律师可能已经不再是律师,而是在个偏僻的街区上门推销廉价领带、杂志、吸尘器、电压力锅或二合一鞋油等。他可能换掉他的衣服,去城市的另一边乞讨,或者已成为数以百万计的求职大军中的一员,看着他的孩子食不果腹,只能在夜里与失望抗争。
长期在大街上晃荡的人也学会了一些生存的窍门。例如,用5美分买一杯咖啡,再要一杯免费热水,在热水里混入放在柜台上的番茄酱,就做成了番茄汤。冬季,你可以在你的衬衫下塞满报纸,以抵御寒冷。如果你知道要站在职业介绍所外排很长时间的队,可以用麻袋裹住你的双腿。鞋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纸板可以用来补鞋里的洞,放一些棉花在脚后跟可以防止鞋子磨脚,但如果鞋破损得太厉害,什么方法也没用。路面会磨损纸板,然后就会露出打着补丁的袜子,雪浸入鞋里,在脚趾周围聚积,鞋钉会刺伤你的脚后跟,直到你学会用一种特殊的步态走路,才不至于太难受。
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这已将近总人口的28%,像其他所有研究一样,该统计尚未包括美国1100万在农村地区忍受饥饿的农户。
到1932年,因为资金短缺,全国超过30万儿童缀学。密西西比州、明尼苏达州北部、爱达荷州、南达科他州和亚拉巴马州的教师只好“借住”在学生家里。在俄亥俄州代顿市,学校一星期只上三天课;阿肯色州的300多所学校停课10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堪萨斯州,一蒲式耳小麦25美分,而农村教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35美元,一年只付8个月薪水,即每年280美元。在艾奥瓦州,教师月薪40美元,只是华盛颂设定的最低工资的一半。阿克伦市欠教师工资多达30万美元,扬斯敦拖欠50万美元,底特律拖欠80万美元,芝加哥竟拖欠2000多万美元。
芝加哥学校的故事是“大萧条”时期的一段佳话。因为不忍看到50万儿童缀学在街上流浪,当地教师们每天拦过路车上班,“薪水日减”也坚持上课(到1932年,他们只收到了过去13个月中5个月的工资),政府发的临时欠款凭证要“大萧条”过后才能兑现,甚至芝加哥的银行家不肯兑现,教师还是接受了。可是我们看到,市政府竟有资金举办1933年世界博览会。萨莉·兰德当时每星期有6000美元的收入,可政府却对教育委员会的处境不闻不问。1000名教师被解雇,那些仍然留下来的都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1 400名教师中759名居无定所。他们以自己的保险担保借了112.8万美元,又以42%的高年利率借了23.2万美元。虽然他们自己都很贫穷,却还是用他们空瘪的钱包养活了1.1万名学生。
一个小男孩向访客展示他的宠物兔,男孩的姐姐低声说:“他认为我们不会吃掉兔子,但我们会。”社工莉莲·沃尔德痛苦地问:“你有没有见过父母自己饿了几个星期,饿到控制不住打战,只为了给他们的孩子节省一点儿食物?可怜的父亲说:“工人没有权利有孩子。”马萨诸塞州的一个牧师说:“我知道一个家庭常年只靠吃小扁豆为生,他们买不起面包。我们的孩子还会遭受什么?”胡佛总统却对记者说:其实没有人挨饿,这些流浪汉吃得比以前还好。在纽约,个流浪汉一天吃了10顿饭。”1932年9月,《财富》杂志直呼总统是个骗子,并表示“2500万人需要帮助”才是对国家的经济状况更贴切的描述。
1932年,美国65%的工业产值由600家企业创造,全国1%的人口拥有全国59%的财富。芝加哥男子塞缪尔·英萨尔担任了85家公司的董事、65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11家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公共事业“帝国”有150家公司,拥有5万名员工,为325万名客户服务。1932年元旦,他的证券价值超过30亿美元。失业者们在威克大道地势较低处点燃柴火取暖,抬头看着高高在上的英萨尔办公楼,向记者感叹道为什么英萨尔不能帮他们。
英萨尔不能帮忙,因为他自已也遇到了难题。他的控股公司的金字塔快要坍塌了,成千上万的芝加哥人(包括许多教师)惊恐地得知,英萨尔股票已下跌到1931年价值的4%。英萨尔慌忙地试图挽救,用36个保镖日夜保护自己,但在4月,他的两笔投资信托基金申请破产管理,到6月,他欠下6000万美元的债务逃往欧洲。库克县大陪审团对他提起公诉。为瞒天过海,他在巴黎安排了新闻发布会,自己却从后门溜出,搭午夜快车前往罗马,然后再飞到雅典。他的律师告诉他那里很安全,因为当时希腊和美国之间没有引渡条约。那时确实没有,但11月初,美希两国外交官便签署了引渡条约。英萨尔男扮女装,包船逃往土耳其。土耳其人把他交给美国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