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其实是真的有变化的!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言情小说,当时把它作为一种热爱,看的津津有味。那时候,由于寄宿制,晚上会有宿管阿姨来检查宿舍,当时为了把一本小说看完,盖着被子黑灯瞎火地看,以至于眼睛都搞近视了。其实现在回过头看,还挺后悔怎么就近视了呢,怎么当时不好好爱护眼睛呢,但或许那就是所谓的青春懵懂吧。
高中的时候,去了城里念书,比乡镇更加繁荣了些,接触的东西更广了些。开始对文艺类型的小说着了迷,郭敬明、辛夷坞、饶雪漫、安妮宝贝……大概一一涉猎。还记得有一次上班主任的课,偷偷把书本藏在抽屉底下、教科书底下来看,还偷偷流了眼泪。那种心酸与刺激,至今也无法忘怀。
到了大学,接触的圈子更大了,对外面的世界更向往了。开始对背包客、旅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冰写的几本书基本全看了,还参加了签售会。大学期间,还偷溜溜地跟一舍友跑去香格里拉义工旅行了大半个月。
出了社会,反而觉得背包客是遥遥无期的一件事,它太过于理想化,而生活又太过于现实化。藏于内心的那一缕宁静,那一份向往就此被我锁上了,很少再看起大冰的书。更多阅读的是工具书,偶尔还看起各种名著小说来。这个时候,又会发现,原来儿时读不懂也不愿去读的书,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还不够,无法体会里面的个中滋味。就好比《红楼梦》,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每件事情的处理,都能反映出社会的大熔炉。以前读不进去,因为不懂,如今略读懂,却已不再是少年。
有人说,什么样的年纪读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准确一点来说,什么样的心境读什么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