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馄饨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教授刚从斯坦福大学结束考察。他在混沌研习社做了回国首次演讲,提出了自己最近的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思考。他认为,能不能跨越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首要因素。
说到非连续性,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我们先从逻辑学上的归纳法说起,大家都知道,我们的99%知识都是来自于归纳法,那什么叫归纳?比如,我们看到中国的天鹅是白色的,日本的天鹅是白色的,那我们都会认为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其实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归纳法上。但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致命BUG:就算所有前提都是正确,结论依然可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归纳法隐含了一个假设就是“未来一定和过去一定”,这其实是假设过去到未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问题是,你凭什么相信未来会连续跟过去一样呢?唯一的原因是:今天跟昨天是一样,昨天跟前天一样,这样不断地继续下去,未来就跟过去一样了。但这只是一个假设,逻辑上没有办法证明,一旦连续性假设错了,归纳法也就失效了。所以,李善友教授认为i,自己在过去一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非连续性”这四个字。听到这可能你会纳闷,这不是哲学吗?和创业、企业管理有什么关系?当然有,管理思维也是建立在连续性基础上的,公司老板管的就是公司的未来,而他用的是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归纳法的坑,同样也是管理思维的坑。
理解了连续性的致命缺点是什么,我们再来看,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经验到底能不能预测未来。李善友教授认为,这取决于产业周期是否连续。对于很多管理企业的人来说,自信就能够预知未来,这比无知更危险。
什么意思呢?就是基于归纳法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可靠。关于这点,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叫做《经验害死人》。这篇文章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精准预见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走向。所以,你如果认为自己无知,面对新情况时还能警觉;如果你自己预测未来,即使事情变化了,你也会看不到的。我们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当产业发展缓慢的时候,你可以根据经验指引未来。但是,当市场遭遇不连续性,那过去的数据不但没用,反而有害。
举个例子。1984年的IBM,主营业务还是大型机。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占据市场份额很大,但是这部分利润很小。所以,IBM的总裁就想当然地认为IBM只要依靠大型机的业务增长就够了。但事实是,之后IBM陷入了巨大危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产业的连续性发展突然没了,当时市场从大型机器时代转向个人电脑。所以,IBM的跟头就是摔在这个“不连续性上”。
再比如说,同样是1984年,英特尔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时它在核心业务储存器上,和日本企业激烈竞争,公司面临着保留还是放弃这块核心业务的抉择。这时,英特尔放弃了过去的经验,逐渐地关闭储存器生产,转做处理器。不久之后,英特尔的处理器逐渐成为核心业务,几年后更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处理器公司。
所以你发现没有,这两个案例里的不连续性是一样的,一个是从大型机到小型机,一个是从储存器到处理器。区别在于:IBM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而英特尔放弃了连续性。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诺基亚就是死在功能机向智能机的不连续性上。雅虎呢,曾经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但因为没有跨过互联网发展的不连续性,现在岌岌可危。所以你看,没有那个行业是连续性的,能不能跨越这个不连续性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
那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跨越不连续性呢,李善友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自己转型,不断更新。
比如英特尔,从储存器到芯片的跨越,苹果呢,完成了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的跨越,还有谷歌,实现了从搜索到安卓系统的跨越,当然,类似的案例在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比如大家熟悉的阿里巴巴,它最开始是面向企业服务的,但是2B不行了,就转型对接个人店铺,做出了淘宝、天猫、支付宝。类似的还有腾讯,它在个人电脑时代有qq,移动互联网呢,有微信,这就是一次不连续性的跨越。马化腾自己说:微信如果不是出现腾讯,那对腾讯将是灭顶之灾,我们根本挡不住。
其实,不止是企业管理,跨越不连续性对于市场、区域、甚至是国家也一样重要。我们看日本,日本当年的经济飞速增长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现在没有那么辉煌了?因为它的电子工业到数字工业的不连续性没有跨过去。而对我们国家来说,最大问题就是:我们过去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可现在的工厂已经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去了。所以中国现在的机会就是互联网+,这也是我们努力想要跨过去的不连续性。
所以,现在你想明白了吧,在李善友教授看来,连续性是人类思维去除不掉的假设,而能不能跨越不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