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相狄仁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关于他的电影也很多,徐克就拍了一个系列:《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不过豆瓣评分都只有六点多,其他的关于狄仁杰的电影,我想更没有看透了吧?但是遇到了还是忍不住去看了,因为狄仁杰太有名了,总想看看关于他的电影还有什么出奇的没有。昨天就看了一部,叫《狄仁杰之迷雾神都》,不仅想吐槽一下。
这部电影,我感觉制作上很幼稚,应该是新人之作,制作粗糙,不事雕琢。
百度搜一下它的导演阎乐阳,竟然搜不到。这样看来这部电影应该是这位导演的第一部执导之作。
看完后感觉它在叙事上简陋粗糙,禁不住琢磨,故事平淡不吸引人。粗制滥造之作。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演员演技
要说演员的演技,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无奇,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可以说多数演员没表现出什么可圈可点的演技。
就拿官小七来说,看似精明心思缜密的一个人,其实就是胆子大了点儿,敢在死人身上搜钱财。
分析案件?可有特别之处?编剧导演加给她的台词,背的顺溜些罢了。有什么能让人惊叹的演技么?是在看不到。
其他演员演员更不用说了,发挥演技的机会也较少。
二、摄影
镜头语言的运用较少,比如特写镜头的运用就比较少,该运用特写镜头的地方没有运用。
这就使得电影语言的表现力不足,使得人物性格张力不够,显得前确不饱满。比如官小七去见赵员镇告诉他这时赵圆震的随从说:“早就告诉过你,坦白交代,从轻发落,现在知道怕了?。”
官小七:“我不是害怕,我是怕你们查不出案,替你们着急。”
随从:“你......”.此时是不是应该给赵员震随从一个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特写?
摄影师好像不善于做人物内心外化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运用镜头语言。
其实,此时也应该给官小七一个得意、嚣张的面部特写,但是这些都没有,这就让人对无论是随从还是官小七的心理了解就不够,显得人物形象就不够充盈生动。
大理寺的赵员震在破案方面显得智力平平,对案件没有任何自己独到的见解,草包一样,那他凭什么去做那个大理寺卿?
难不成英明果决的武则天养的都是碌碌无为之辈?这可不是武则天的用人风格。
三、[服装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形象不够威严高大。也就是服装不是很符合女皇的身份。
片中女皇的服装看着也就是一个一般贵族女性的华丽服装而已。
朝堂上,女皇应该穿皇帝的服装吧?这么随便,就穿一套平常的贵妇服装而已,处理国家大事是不是不够严肃认真?
四、台词
武则天的台词没什么个性特色,不能显现出女皇个人独有的符合人物身份的风格特征。
朝堂上,武则天竟然说:“他们难道想逼死朕吗?”这句台词可显得一代女皇武则天太懦弱无能了,不行就示弱了?不符合人物身份。
五、[故事叙述
本片主要集中于突出上官婉儿破案的表演,她太能耐了,片中也没交代她师承何处,但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样子。
但实际身份却又是一个生活在穷人堆里,在死人身上讨生活的小贼一样的人物。
她名叫官小七,外号小狄仁杰。很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故事是不是应该交代一下她外号的来历?她怎么会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
另外片中官小七为了破案,让一群还未成年的小孩离开村庄到山里躲起来,这一点,若不是编剧不够细心,就是官小七不拿这些小孩的性命不当回事。
他们夜间到了山里怎么办?他们能抵御野兽的侵袭吗?到时有个三长两短。官小七岂不一辈子良心不安?
再说了,心思缜密的官小七在分析案件时考虑细密,那她让孩子们夜间离开村庄是不是应该做个充分安全的安排?
而且这个安排应该在片中展现出来,以显出上官婉儿在破案的同时,也很细心周到地考虑好孩子的安全。
那么上官婉儿这个人物在片中的设定才是完美且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的。
而且,我不明白片中安排那几个孩子有什么作用,难道就为了暂时保管圣旨?保管圣旨非要用到孩子不可吗?方法应该不止于此吧?
一部电影,它设定的人物,每一个人物应该都是必须的,哪怕是道具也是有它的特定作用,如暗示所处的时代环境等。
在等待案件结果的过程中,狄仁杰和高丞相竟然在朝堂上下起棋来,武则天则在旁边尬等。这个场面好搞笑。
那几名劫救灾银的女子,武功高强,神出鬼没,但是最后为了让上官婉儿很快破案,她们竟毫无悬念地被消灭了。
这个结局太草率、仓促,不符合实际。上官婉儿不会武功,身边又无武功高强之人保护,历次遇险毫发无损,可能吗?
打斗也不精彩,在山洞里,赵员镇和那个高从高丞相手下打斗,本来赵员震打败了,结果很容易地竟然反败为胜,那个家伙也是太不小心了?
最后上官婉儿在水里为什么要装死呢?是为了不想涉足政治?不想为武则天所用?还是想无声无息地离开她原来生活的地方?
哦,是因为案件还未彻底结束,婉儿要隐藏身份继续查案。整部片子,故事毫无不曲折动人,到在最后设置了一个悬念,难道还想拍续集?谁还愿意看?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