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老师的要求就是有点超前,寒假里,就让孩子们把新学期的所有古诗词读背了若干遍。开学两周来,每天除了复习背诵古诗词,还要背熟新学的课文。这还不够,还要继续背诵后边要求背诵的课文。
昨天要求熟读背诵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五百字左右。虽然篇幅不算长,但是想要一个字不差地熟练背诵,还真不是简单的事。
辰龙采取的是分段朗读和背诵,认真的读过几遍后,前面两段差不多能背下来了,先背诵发群完成作业。后面的三段实在有点难背,读过两遍后,孩子不想背了。问我: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到底啥心情啊?除了嫌时间过的快,还有啥意思?
正在电脑前打印文件的我,听着儿子问话,结巴着回答不了。我知道这是散文名篇,当年上学时也背得滚瓜烂熟,语文考试我的分数也不低。可是曾经的我们学习主要是读读记记,老师讲什么就背什么,很少思考,也不怎么看课外书,熟背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早忘到八爪国去了。这会儿在儿子面前,我是真没话说。
于是,忙完了事情,我拿起辰龙的语文书开始读起来。虽然不是第一次陪着儿子朗诵背书,但是我不标准的普通话音,多次被儿子打断纠正,弄得我结结巴巴的,好不容易才读得顺口了。
毕竟是成人了,对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大致有些印象,前面两段,没费多大劲背上了。然后开始读背第三段,辰龙也跟着一起读一起背。
看时间不早了,上床睡觉吧。在躺下之后,黑暗中,我开始试着背诵前三段。没想到啊,刚刚背诵比较熟练的前两段都给忘了。再想想,再想想,母子两个相互提醒着,勉强把前两段又背了一遍。可第三段完全忘记了,不,记得其中两句“天黑时,我躺在床上,……”
不行,背不上我睡不着,起身开灯,拿起语文书再读两遍,终于又能结结巴巴背上了。
看来记忆力这个劳什子,是真的退化不少,想当年我背书可没这么艰难。
今天早上时间匆匆,送辰龙上学的路上,母子俩人又回想着背了一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字词,就是拿不定主意用哪个词。看来还是不熟练,不懂作者的意思,不了解作者的写法。回头要好好学习了。
跟儿子约好了,今天一定把这篇文章全部熟读背诵,并弄懂文意。
读书,如读人。读一篇好文,懂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