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对孩子们发火了,气势汹汹,大的吓的不敢哭,小的吓的一直哭。
大的看到我拿戒尺,眯着眼睛躲闪的姿势说着:妈妈不要打我。
小的坐在沙发上不敢动,一直哭。
听着孩子说“不要打我”,脑海中还有一丝理智,孩子吓成这样,打他只会让他害怕,能不能认识到错误,问题的严重性,是另一个问题。
可是我心里真的很气,于是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
没有教育好他们,是我自己应该受到惩罚。
事情前后是这样的。
下午放学后和邻居们在小公园玩,晚饭时间应孩子要求,和邻居们带孩子去门口快餐店吃晚饭。
哥哥和弟弟,两个邻居家两个男孩,四个小男孩,真是热闹,可谓是闹腾。
快餐店里除了饭还有饮料,这时候对孩子们是管不住的。每人都选了自己喜欢的。
点好饭菜,端上桌,几个孩子坐下来开心又兴奋,甚至站到板凳上,趴在后椅上闹啊跳啊。
制止后每个孩子终于开始吃饭,我一边喂着弟弟,一边交待着哥哥吃饭,可是哥哥一直惦记着他的可乐。
眼看旁边邻居的两个男孩各自拿着鸡腿啃着,时不时自己用筷子往嘴里扒着饭,自己的孩子却还在吵闹,不好好吃饭。
哥哥一会转头趴在后椅上,挑剔着不吃自己点的肉圆,一会弟弟站在椅子上走来走去。
此时心中怒火燃烧,真是后悔带他们出来。简直丢人现眼。
自己努力用心带娃,尽量不打不骂不指责,好好和他们沟通,结果自己带出的娃居然是最没规矩的。这样的情况真是狠狠地打自己的脸。
后来一位清洁阿姨过来,看着板凳上到处是米粒,说:“看你们怎么把饭弄的板凳到处都是,客人怎么坐呢?”
而这时两位邻居的孩子已经吃好出门了。
强忍着怒气,哥哥的饭也没吃完,擦完板凳上的饭粒,拉着两个孩子出门。任哥哥嘴里说着:“妈妈我还没吃完,妈妈你为什么拉我”
一言不发,满脸应该写了一个“火”字。带着俩孩子飞快的骑车回家。
到家再也控制不住,书包狠狠地往地上一扔,让兄弟俩个坐在沙发上。
他们也知道我生气了,都乖乖的坐在沙发上,就是开头的状况。
武志红老师的一本书里提到过:“你童年所经历的,也许会成为你教育孩子的羁绊,也可能成为你作为好父母的资源。”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妈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尽量放宽对孩子限制。
尽量不打骂,责备,批评,多用鼓励的语言,所以孩子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爱说爱笑。
可是所有的事情都过犹而不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就给了我狠狠地一棒。
作为妈妈,我不想遏制孩子的天性,打击孩子的信心,不想做一个专制的妈妈,剥夺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希望他能明白事理而遵守规矩,而不是害怕惩罚被打骂而惧怕规矩。
但是发现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这个度很难把握。
也许哥哥认识到自己错了,也许被妈妈的脾气吓到,后来经过一番和哥哥的对话,他倒也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也趁这个机会我们定下了以后要遵守的规矩
1.吃饭的时间,就是吃饭,不可以看电视
2.公共场合不大喊大叫,聚会会乖乖坐好吃
饭
3.电视每次半小时,时钟响关电视,不可以闹脾气
其实在以前我们也约定过,只是执行的过程中,总是大打折扣。也许对有的孩子来说没事,但是对想哥来说应该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纵容。
父母没有给好边界感,问题不在他,而在我这个当妈妈的没有尽到责任。
育儿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的心,行的是孩子和大人的行为。虽然困难,但来日方长,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