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1.詹森效应:詹森是一名运动员,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每次测试成绩都很好,但是他一到了赛场上就连连失利,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心理学家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唯一解释只能说心理素质问题,但最本质的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
解决方式:放松+淡化考试结果+精力集中+积极情绪+肯定的心理暗示(我只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我都接受)
2.蔡戈尼效应: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即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因此,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授知识还是讲述做人的道理,讲到关键处不妨稍作停顿或者让孩子谈一下看法,这样孩子就会对知识或道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这个关键点产生深刻的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戛然而止不再讲解。
3.角色效应:如果赋予孩子适当的角色,而且当他对角色有所领会和理解时,孩子就容易按照角色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在个性心理或行为上发生一些变化。
4.心理疲劳定律:心理疲劳,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便随着机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一个人做喜欢的事,不容易疲劳。 每个人在情绪遇到障碍的时候都要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以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5.动机适度定律:所谓的“动机”指的是人渴望完成任务的程度。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各种活动多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过分强烈,都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动机太强,事情反而做不好;动机适度,事情才容易做好。孔子说,凡是以外物为重,怀有恐惧心理的,内心必然怯懦,行为也会因此变得笨拙犹豫;相反,对结果抱达观态度,会表现出最好的水平。
6.情绪判断优先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情绪会优先于理性,影响人们的判断,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首先影响到人的行为。
7.期望定律:指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积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好方向发展;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消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坏方向发展。 要想使孩子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8.厚脸皮定律:人由于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就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自尊心对于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人来说,是一种基本素质。
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行为规则一致,拒绝孩子私下的犯规行为,实际上是在帮助他掌握统一的“游戏规则”,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孩子的自尊,他才会有羞耻感。
9.跨栏定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杆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10.超限效应:由于人的机体受到的刺激过多、过强或持续时间越长,而引发的心理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
“只要不断表扬、鼓励孩子就能达到效果”的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因为同一件事
11.瓦赫特效应: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
孩子的智能发展不均衡,都有各自的弱点和优势,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