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出头的人,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越来越不喜欢过节,尤其过年。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想吃什么东西都不用挑时间,只要心情好,只要兜里有钱,随时都可以。所以,越是过节,越是觉得没什么新鲜感…
去年开始,新冠作祟,第一次过年没有走亲访友,安安静静,让人不敢相信那段时间居然是在过年?!今年,新冠依然横行,但相较于上一年,多了很多准备,心里踏实,没那么恐慌了,没那么寂寞了。
寒假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孩子的作业也没怎么写,我也想放过自己,放过孩子。可是,偏偏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压着的脾气有可能随时爆发。这不,临近过年,在我和先生聊过之后,他提出了一个主题活动,带着孩子们“寻找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会参与家务劳动,会大扫除,会和父母一起去澡堂洗澡,家里会蒸呀炸呀,会去集市买干果糖果、买水果、买菜、买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好不热闹。
现在呢,随着网络的发达,好多东西都是从网上购买,感受不到那种置办年货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更是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孩子们包括我们在内都已经很少再见到纸币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年味儿,感受纸币支付的那种新鲜感,我们一家人开始了“寻找年味儿”行动:
昨天下午,我们一家人简单的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说明这个行动大概需要做什么事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做计划,把想要买的东西都写下来。
今天下午,我带着他俩去逛市场。儿子拿着手机,照着昨天计划好的要买的东西,挨个去问单价,然后做记录。但是今天出门前,我跟他俩说好了,只是去逛街,不买东西。买也是只买了两袋盐,因为刚好今天盐没有了。他们也都很配合,没有跟我要任何东西。那些商家也都很友好,在得知我们的去意后,纷纷竖起来大拇指,夸我思想超前,也对儿子赞不绝口。
孩子终究是孩子,我是为了锻炼他的语言表达,锻炼他做事情的计划,锻炼让他对钱有概念,间接的也练习了数学的加法和乘法,练习了语文的汉子认知,练习了手指的灵活以及对于手机的熟练操作,更是为了让他感受年味儿…而孩子只是觉得,妈妈能和他们一起做一件事,真好!
从市场出来,我们又去了玩具店。儿子看了半天,货架上琳琅满目,他要学会禁得住诱惑,学会取舍,学会计算…
今天知道了要买的所有东西的单价,明天要计划所有要买东西的数量、斤称,以及需要花多少钱?后天开始出去采购…
下午回到家,先生忙着卤肉,我和孩子们一起清洗冰箱内外,也是一项大工程呢。
今年对于买衣服这件事情,因为提前在网上买回来了,无法去到市场实地再去感受,只能是下一年了。相信有了今年的第一次实践和感受,以后会做的越来越好。
寻找年味儿,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