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忍受一切。
鲁迅因为要唤醒国人,于是弃医从文,留下了不朽的警醒世人的文章。
芒格立志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时至今日虽然已90多岁,依然手不释卷,每天看书、学习。
何花刚出生时,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位好妈妈。
接触了家庭教育以后,我更加明白,鸡娃不如鸡自己,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何花喜欢看书写作,和我的爱好不谋而合。
但是把爱好当成卓越的追求,要想一路精进,却没有那么容易。
白天我的工作就是写,我的很多同事,连微信朋友圈都懒得发,问及原因,大家都认为本身的就是工作就是写稿子,感觉被掏空,下班回去就一个字都不想动了。
而我因为要做何花的榜样,要做一位好妈妈,需要让何花感受到我的热情与坚持,而且,我也确实想通过读书写作,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所以,有了这个目标,有了意义感,我会有比同事更多的精力。与此同时,工作时的效能也提高了。
医学上也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感的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综合症的风险比没有意义感的要低58%。
如果说精力管理是一个金字塔的模型,那么意义感就是最顶端的那一部分。
在金字塔模型当中,最底层的是体能,好比汽车的汽油或者是电,这是最基本的燃料,也是我们精力充沛的基础。 体能和我们的健康状况、饮食选择、运动习惯、睡眠质量都有关系。
上一层是情绪,好比汽车的火花塞,用以点火启动。只有积极的情绪,才有高效的表现。
再上一层是注意力,你要保证汽车是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注意力是我们拥有能够自主控制的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注意力训练,你可以挑战更多不可能,持续超越自己。
金字塔顶层的意义感,就是路标,能让人迸发能量,保持持久的精力。意义感,会为你的生活注入不竭动力和热情。
专门研究精力的医学博士张遇升,就总结了一个简单好记的公式:
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积极正面的情绪+随时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确的意义感
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