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如何了解学生则是对教师智慧的检验,如果不研究学生的状态,学生疏远老师他们也会疏远知识与文明,教师的教学将没有什么价值。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也就大致能了解他成长中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上课时面对学生,我会想象着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姿态,再过二三十年当他们回顾中学时代时,会有哪些遗憾,会有哪些庆幸呢?
应当在中小学阶段阅读的书,到了大学或是走上社会后再去补一是不可能,二是失去价值意义。
目前困难的是社会也包括学校,勿把阅读当作语文科的教学内容,而没有认识到它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本能力。
文明教育中长大的学生,自幼接触美好的故事,广泛的阅读,滋养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总是能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对新鲜事物怀着惊喜,他们在阅读时能想象出场景,画面判断事物内部的联系,推导出可能发生的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互相作用推进,美好的故事抚慰着心灵,他经常能从阅读中获得启示,自我激励,逐渐获得境界。因为有阅读做向导,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无限的时空。
对自己能否有比较准确的判断,是能否利于课堂的根本。青年教师要有修养,能听取包容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有自信,确立教学信心,不要有寄人篱下的心理,不要看人家脸色。
我是去上一节平常的课,这节课是我职业生涯1万多节课中的一节,我不可能当做使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演讲,也不可能是关乎学生生死存亡的一次重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