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现代诗歌是语文必修课本教学的饿薄弱环节,抓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材中编排的比较少,二是高考大多考的是古代诗歌,教师对其重视度不高,三是现代诗歌的主题不够明确,甚至会出现多个主题,大多数人对其主题难以理解,因此,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从教十年,前三年自己是教教材,中间三年是离不开教材,后面这几年,在探索中前进,虽有想法,但不够大胆,只是偶尔改变思路,今年的高一诗歌单元,我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收获,下面我分享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朗读的层次性。
朗读是语文教学比不可少的,每节课的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一般情况是第一遍的朗读解决生字词,第二遍是读出整体感受,第三遍是带着问题去读,第四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带有节奏和感情的郎读,第五遍是达到背诵。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
现代诗歌不比古代诗歌,在生字词方面学生没有难度,能够感知到诗歌的大体含义,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先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比如在《雨巷》的教学中,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低沉、凄凉、压抑的感觉,顺着他们的感觉,提问学生“你从哪些句子中或者从哪些词语中让你感受到这种感觉?”,学生自然会去分析,知道最后教师发问“为什么作者如此的压抑,为什么作者抓不住他心中的丁香姑娘?”自然会引出作者所处的时代。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也是这样安排的,只是在本课我先提问的是“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最后再问“这样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农村劳动妇女应该有能力养活自己或者家人,为什么还要做保姆,而且在死时还是那样的凄凉?”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让我们摸透学生对诗歌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二是做到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三是提高学生对问题理解力,四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必修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备课。
三、不“灌”要“引”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不要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在一节课刚开始教学中,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他能读到什么,教师就讲什么,他读出来什么感觉,我们就顺着学生的感觉去讲,尽量不要打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我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感觉?”学生说“美,语言优美、画面美”,按照常规的教学我们会说还有建筑美,既然学生没有发现建筑美,我们就暂且不急着去告诉他们还有建筑美,直到快讲完这首诗歌时,有一个学生才说有结构美,这时再去讲解建筑美,学生不仅会认真的去听,而且也会反思为什么自己就没有看到呢。
这是我在今年现代诗歌单元教学的一点点感想,希望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做一个“大胆放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