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九十九度中》
为了更好完成本次作业,我认认真真把大才女林徽因的这篇小说读了两遍。我不懂小说的技巧,仅仅纯粹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以下观点会存在很多问题,本来不想说那么直白,怕引起林徽因粉丝的群殴,不过我没有恶意,只是个人感受,所以还是实话实说吧。
首先,这篇小说的可读性差。我是当做任务、耐着性子读下去的,好在它是短篇,否则真的会弃文。也许时代不同,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可读性、吸引人的小作文太多了,本来就很难静下心来读经典,更何况才女的这篇小说一开头就没章法的杂乱无章,我读了五遍开头,才明白她要说的啥。但在她的时代不一样,那时候读书人不多,可读的白话小说更少,报纸杂志是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体,人们拿到这种小说,可能也能够津津有味看下去。
放在现在,它根本就没人理会。
其次,小说给我的感觉是凌乱。在一个篇幅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里,光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几十个。如果是长篇,这么多人这么多条线都没问题,但短篇小说,弄这么多人,让人感觉仿佛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一群人为了自己那点事儿,吵吵嚷嚷,最后谁也没弄明白谁在说啥。
我理解的短篇小说,应该专注一件事情或一两个主人公表达一种思想,就可以了。
第三,我没明白这篇小说到底要说什么?炎热的天气(华氏99℃大概相当于摄氏37.2℃),所有人都烦躁不安,烦躁不安的情绪中打架斗殴,争风吃醋,家宅不宁。从底层但中上层,每个人都写到了,是整个社会各阶层的缩影?在这么短一篇小说中,涉及这么多内容,也就才女才敢这么做。
以上是总体的感觉。还是说说这篇小说本身吧。
我理解的这篇小说大概有三条线:下层人生活、富贵人寿辰和旧事家庭婚姻。
先说下层人生活。主要描写了杨三和王康因十四吊钱的打斗与挑夫中暑而亡。林才女的细节描写还是很到位的,说明虽然她生活在社会上层,观察生活比较仔细,对下层人民也给予足够的同情。尤其是挑夫死亡的情节,各色人等的冷漠表现,使本来有机会活命的挑夫就这样死掉了,我能读出林徽因对他们的不满。
张家老太太的七十寿辰,应该算是主线吧?对老太太的的描写也很真实——林徽因一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的,比如她母亲或者她祖母过生日。老太太对现实生活已经糊里糊涂,刘太太扭动腰肢来贺寿,她眯着眼老半天:这是谁呀?这个描写让我笑了。但人老了,却唯独对过去的事儿记忆犹新:她一生的经历都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围绕寿辰的各种人各种事描写也很真切,就不一一列举了。
阿淑痛不欲生的婚礼,不得不对旧事婚姻的屈服。阿淑曾经心仪的九哥,也在丧妻后想到了她,只是想到而已,九哥不来,阿淑可没有勇气去追求她的爱情。还有,寿宴上,几句话描写的幼兰和羽的相爱,不用说将来也一定是个悲剧。只是这里面无端端又插入一个慧石和大伯的对话,不知道要说什么。
总之,还是那句话,在一个短篇里,涉及这么多人和事,我认为是不明智的。虽然这些人和事都或多或少有些关联,但我觉得根本就是什么也没说清楚,还显得凌乱不堪,尽管她想呈现给读者一个当时社会的缩影。
不过写作只是林徽因的业余爱好,人家的主业是建筑。更何况这小说可能运用了当时外国传来的时空变换技巧,反正我不懂。